感悟充闾

感受亦古亦今的共鸣——解读王充闾先生的散文作品

【 字体:
2017-09-26 14:46:49  阅读次数:1222 次

感受亦古亦今的共鸣

——解读王充闾先生的散文作品

 

杨丽英


      翻开王充闾先生的文集,你便走进历史画廊。这位散文大家,外出旅游,寻访古迹,他总是“因蜜寻花”,情感跟着古诗文走。他的作品多以游记开篇,习惯于用饱蘸历史的浓默在现实的画布上着意点染挥洒。寻访严子陵钓鱼台,俯首叩石,聆听碑文,于是如椽的大笔便开满了石头花,结满了文字果,一篇隽永别致,令人一唱三叹的历史文化散文《桐江波上一丝风》跃然文学史册;登上五国城,望半钩新月,披江天薄雾,百感丛聚,千念并拢,心头那支爬满北宋王朝音符的横笛竟吹起了警世华章《土囊吟》……在他浓墨重彩的画廊里,充闾先生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活动人,呼之欲出

  读充闾先生的作品,宛如闯进词苑诗会。他的散文里,诗、词是他装点篇章的朵朵花儿。他踏上名城古迹,尘封在记忆中的诗文便涌动出来,去感受古人,并和他们作意像之中的交流。漫步《邯郸路上》,腹中清代张问陶的“士慕原陵犹侠气,人来燕赵易悲歌”的诗句舳舻相接地引出一船一船的邯郸历史人文故事;怀念小妤姐姐,散文《小妤》的篇末镶上一首美丽的小诗“秋水映长天,黄花似昔妍,绿窗人去远,相见待何年﹖”;《碗花糕》中描述了一位勤劳善良、可亲可敬的憨憨的嫂子,读之亲切窝心,叫人慨然潸然……

  若说充闾先生的作品像画廊,但他又不满足于画面的渲染,则刻意于“画外音”;若说他的作品似词苑诗坛,他的功夫却又在诗外。他是站在大自然的立交桥上,让易感的心灵漫溯历史长河,凿穿生命隧道,面对漫漶模糊的历史图像发微探赜、鉴往知来。从中联发出一串串的哲学思考。《寄情濠上》一文中,他看到浊污泛白的濠江水,周遭不见树木,飞鸟鸣虫,不像意想中当年庄周濠梁景象,于是生发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感慨,从而呼唤民族的环保意……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在王充闾的散文作品中,可以在古诗文中怀古,可以咀嚼、玩味哲理深沉的词句,更可以感受亦古亦今的共鸣。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