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充闾

【雀巢散文】王充闾与他的两份简历

【 字体:
2018-09-11 14:22:43  阅读次数:1656 次
【雀巢散文】王充闾与他的两份简历 



黑人阿明 


        【王充闾,当代散文作家,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现任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兼任南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散文随笔集《清风白水》《沧桑无语》《春宽梦窄》《淡写流年》《何处是归程》《成功者的劫难》、《沧浪之永》《千秋叩问》《龙墩上的悖论》等,诗词集《鸿爪春泥》《蘧庐吟草》,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春宽梦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鲁迅文学奖”,《一生爱好是天然》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北方乡梦》译成英文、阿拉伯文;《沧桑无语》《龙墩上的悖论》分别在台湾尔雅出版社、台湾知本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王充闾,男,汉族,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当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以后长期在省、市领导机关工作。曾任**营口市委副书记,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联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这是两份充闾先生的简历。尽管当代中国的作家和官员多如牛毛,但是能够同时具有这样两份简历的却是凤毛麟角。说到中国现代的文学界,曾有南余(秋雨)北王(充闾)之说,窃以为:二位都是散文大家,写得都是大散文,余秋雨的特点是知识性散文,王充闾的特点是学者型官员。如今中国,有谁在能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既做官,又作文,既做好官,又做好文,既做大官,又做大文呢?恕我直言,时下这种学者型官员即不如国外党外,也少于历朝历代,所以我们才对充闾先生的人与文敬佩有加。
   先说充闾先生的为人。在我的眼里,充闾先生的身份是多元的。
   首先是大家。起码以我的层面和视野,他是当代辽宁文学的领军人物,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中国文学的正面形象,这在前面的“简历”中记载详实,无须赘述,日前参观营口文化名人馆,作为营口历史文化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摆满了一个展柜,说“等身”毫不为过。更有许多大家为其著书立说,譬如文艺美学专家王向峰的《王充闾散文创作研究》《走向文学的辉煌——王充闾创作研究》,颜翔林的《历史与美学的对话——王充闾散文研究》,石杰的《王充闾文园归去来》,还有北京文化出版社和辽宁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的《王充闾散文创作论集》《王充闾诗词创作论集》等等,琳琳琅琅,目不暇接。
   其次是大官。我在营口市委工作的时候,他是市委领导;我在省直机关工作的时候,他是省委领导;我是省作协会员,他是省文联主席;我是居委会人民代表,他是省人大副主任……总之,几十年来一直是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亲眼所见,亲身体会,他真是个难得的好官、清官。记得当宣传部长的他曾与组织部长为邻,逢年过节,人家门庭若市,他家门可罗雀,因为拒客,甚至在节日期间他连家里的电话线都给拔了,以便安心写作。后来干脆搬离那处闹市官邸。
   第三是大儒,当年还在营口工作的时候,就听人说他酷爱古典文学,熟读唐诗宋词,可以倒背《古文观止》,以后多次听他的即席讲话和学术报告,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文思哲理,出口成章。在我看来,小儒是死记硬背,中儒是生搬硬套,大儒是融会贯通。在充闾先生的身上富有古典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积淀与融合,共生出儒雅和善的气质修养,文质彬彬,君子谦谦,却丝毫也不虚饰,直抒胸臆,笑看人间百态,于无声处听惊雷。
   第四是大师。充闾先生青年从教,文学施教,一生重教,循循善教。他做人作文皆为人师表,而且特别重视对于文学青年的发掘、鼓励、教导、培养。记得我将第一本文集的手稿战战兢兢的送到他的面前,既怕他工作忙没时间看,也怕他眼界高没兴趣看,可是结果令我喜出望外甚至受宠若惊:对我这本几十万字的文集,他不仅详读,而且修改,更有“序言”,倍受鼓舞的我从此走上文学道路。另外,我的“同学”和文友,营口市人大主任王恩来同志就在这方面受益匪浅,如今也是一位非常典型且非常优秀的学者型官员。后面将会出现的省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刘文艳及其《爱的诉说》也备受充闾先生的抬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桃李天下,足见大师风范。
   第五是“大叔”。上世纪七十年代,充闾先生是我的父亲和岳父的同事,八十年代,他家住在我家楼下,我们是近邻,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女儿是他的爱人(我们叫冯姨)帮助照看,他的小儿子(现在子承父业亦颇有建树)也常跟着我玩,即使两家关系如此近便,我们也难得见到“王叔叔”一面,当时他是市委办公室主任,文山会海,应接不暇,只有早起读书,白天工作,深夜写作,这样,就连家人也很难见到他的面,何况我们。有一次,我家发水将他家的书淹了,可把从不着急上火的冯姨急坏了:这可怎么整,这些书就是你王叔的命啊!此事至今想起,仍然觉得欠了大叔一笔大债。
   再说充闾先生的为文,我觉得他这四十多年的的文学道路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充闾先生首先是官员,其次是学者。具体的坐标是在营口。在这种状态下的文学创作,更多的是阅读、思索、即兴即景、随想随笔,比如随笔集《清风白水》,其中也是一个个珍珠,一块块璞玉,质地相当优良,只是还没有穿起来,雕出来,还没有确定自己的文学方向、文学风格及文学系统——好文章未必好文集,好文集未必好文库。在这个阶段,无论时间占有还是精力分配,文学都是副业,都是雅兴,而且,难免受到主业的影响和冲击,我有好多官场上的朋友,有此天赋,有此爱好,却很快在世俗的影响和功利的冲击下“改邪归正”“弃暗投明”了,从本质上说,仕途和文道形同冰火——欧阳修、王安石是少数文官的结局,苏东坡、辛弃疾是多数人文人的归属,所幸充闾先生的文心文情未被仕途的险恶所伤所灭,但是前面说到的问题便是为此付出的代价,这个阶段可以叫“没有出城的王充闾”。
   第二个阶段的充闾先生首先是学者,其次是官员。具体的坐标是在沈阳。充闾先生在这个阶段的文学脱变和文学进步应当是被大家熟知的,主要体现在大量的优良的文学成果上,比如获得中国作协首届矛盾文学奖的散文集《春宽梦窄》,比如在中国文学界以及广大读者中引起轰动的《沧桑无语》《鸿爪春泥》《诗性智慧》,都说明充闾先生文学道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恰好这也是个文学复兴、散文盛行的大好时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充闾先生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中,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相对自由的把学者的身份提前于官员,或者把两者很好结合,于是推出了许多既有思想高度,也有历史深度,还有文化宽度的官员气(度)、学者型、文史类的大散文系列作品。但是,也正是在这些大气磅礴、经典深邃的文学作品,似有历史文化容量太大,时而挤压了文学艺术质量之嫌。这个阶段可以叫做“没有完成的王充闾”。
   第三个阶段的充闾先生既是学者、作者,更是思想者。具体的坐标是在“王府”(离休后)。面对 “没完成的王充闾”,他不是不可,也不是不会为文而文,甚至可以迎合市场,取悦读者,但是,文学的功能绝不仅仅是娱乐大众,文人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回收成本,还有美育、还有教化、还有观照,还有反思。充闾先生便是这样“完成”自己的:将历史更加文化,将文学更加美化,将思想更加深化,将作品更加“教化”。譬如《秋灯史影》,譬如《千秋叩问》,譬如《龙墩上的悖论》,譬如《张学良人格图谱》等等,都可称之当代中国历史文化散文的扛鼎之作。这个时候的充闾先生已经完全成为真知卓识中国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这个时候的充闾先生已经退出政界少有顾忌而放开自己的思路与言路,这个时候的充闾先生已经可以井喷多年文化积蓄,施展天赐才华,当然可以真正的走进历史,走出文学,走向“柳荫絮语”“清风白水”的自由王国。这个阶段可以叫做“日臻完成的王充闾”。

   如此,便是我在充闾先生的两份简历中读到敬仰与钦佩以及对于自己文学道路的反思与展望。首先做个学者,做个行者,做个思想者,做个朝圣者吧,文学的灵魂,永远也不属于名利场和生死场。 



来自:江山文学网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