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充闾

读王充闾《淡写流年》

【 字体:
2018-09-12 13:25:21  阅读次数:1559 次

读王充闾《淡写流年》


       记得曾有人提出:散文是一种向后看的文体,好的散文作品常常需要时光的赐估和记忆的淘洗。对于此话,如果我们不作过于偏执或绝对的理解,应当说是大抵不错的。君不见,在近百年的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若干优秀的散文篇章,恰恰是作家从已经流逝的生命河流里打捞出的前尘旧影,是他们经历了人生的沉沉浮浮、逆逆顺顺、悲悲喜喜之后,回望来路的发现与感悟,其境界庶几近乎苏东坡的诗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而前不久由作家出版社郑重推出的著名作家王充闾的散文精选集《淡写流年》,则于有意或无意间,又一次呈现了散文所特有的、作家在写作中“追忆逝水年华”的艺术魅力。

     《淡写流年》收入王充闾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散文60篇。这些作品分别属于历史评说、山水感悟、往事记历、生活随笔、读书札记等门类,从题材和体式的角度来看,无疑堪称缤纷摇曳,丰富多彩。不过倘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却似乎又可一言以蔽之,即“它们均立足于不同的基点,真实而灵动地传递着作家的生命轨迹和心路历程;或者说是让作家进入回忆的语境,由此解读一种鲜活的生命真实,描绘一番生灭流转的人生风景。对此种选择和追求,充闾本人有极好的说明。他在全书的《题记》中写道:“时间在销蚀生命的同时,自然也接受了记忆力的对抗,往事总要竭力挣脱流光的裹挟,让自己沉淀下来,留存些许痕迹,使已逝的云烟在现实的屏幕上重现婆娑的光影。而所谓解读生命真实,描绘人生风景,也就是要捕捉这些光影,设法将淹没于岁月烟尘中的般般情事勾勒下来。”

      对于许许多多的中老年人来说,回忆流逝的岁月、过往的风景线或许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这回忆的内容和基调,却常常显得因人而异。在这方面,我们领略过辛稼轩“壮岁旌旗拥万夫”式的豪放与壮烈,也体味过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式的愤懑与执著,当然也忘不了李商隐那“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怅恨与伤感……那么,具体到充闾呢?其笔起墨落尽管也间有丝丝缕缕的“世间无缆系流光”的叹惋,但更多的、构成其主要韵致的,却分明是一个大大的、立体的“淡”字,它一下子使充闾的散文同中国文人所谓“溃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的宗淡传统有机地衔接了起来。

      我们说充闾的散文连接着中国文人的宗淡传统,首先是因为这些作品在整体境界上映现着一种恬淡和淡泊的精神。譬如,近几年来,历史文化散文风行一时,佳作迭出,而这些佳作大都在历史的推陈出新和烛照现实上下工夫、见功夫。相比之下,同样以历史为观照对象,充闾的散文如《土囊吟》、《桐江波上一丝风》、《青山魂》、《春梦留痕》等,却并不作过于峻急、也过于功利的言说,而是情愿走进历史的深处或绕到历史的背后,去平静地阐发其中所包含的一些耐人咀嚼和引人思索的东西,从而展示了充分人性化和审美化了的历史态度。山水游记是散文的一大宗脉,只是它在幻化为充闾笔下的《清风白水》、《青天一缕霞》、《读三峡》、《生命的承诺》等篇章时,便自然消失了那种常见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昂奋与激越,而代之以更为深沉的心灵与大自然以及历史文化的融洽沟通和亲切对话,代之以“我”探寻宇宙真源的心迹和设法走出有限的深悟,乃至生命还乡、“天人合一”的欣慰和愉悦。于是,我们看到了作家舒展、自由、远离物欲的心灵在山水间徜徉。《碗花糕》、《青灯有味忆儿时》、《家山》、《回头几度风花》、《疗疴琐忆》诸文,是一组人生旅途上或远或近的剪影。它们用时光过滤掉了种种浮躁与冲动,而只剩了作家于从容余裕之中,对人生要旨的求索,对人生真味的品尝和对人生经验的总结,进而构成了淡远而又内敛的精神守望。至于《家住陵西》、《一“网”情深》、《收拾雄心归淡泊》、《节假光阴诗卷里》等一系列生活随笔,更是透过日常情景的夹叙夹议,直接袒露着作家特有的远离红尘喧嚣,淡泊物质享乐,讲究精神质量,追求生命诗意的胸襟与情怀,诚可谓“清冷出本性,恬淡随人心”。应当承认,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是很容易体验到内心的净化与提升的。

      说充闾的散文连接着中国文人的宗淡传统,同时还因为这些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审美风度,呈显出清淡和淡雅的特色。显然与充闾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修养有关,他笔下的散文语言一向很自然地借鉴着古汉语的丰厚资源,如在叙述中适当引入一些诗文、典故和文言语词等,只是这种借鉴始终坚持着不卖弄、不雕琢、不难读和旨在丰富表现力的原则,所以其结果不仅没有导致作品过多的修饰性和过分的书面化,相反为原本明丽畅达的艺术行文,注入了清新淡雅的风致,令人禁不住想起古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妙论。关于这点,我们读《淡写流年》的许多篇章,都不难心领神会。与此同时,充闾的散文还颇善于运用清新淡雅的语言,去真实地表达储存于作家生命深处的那些独特、鲜活的感觉、表象和体验,努力营造真中有淡、淡中有味的艺术效果。如一篇《小妤》,因为旧书上留存的“手泽”,牵引出“我”同塾师之女小妤之间所拥有的一段两小无猜的友谊,那回忆中的场景俨然是白描而成的画图,显得既真实,又平淡,而其中渗入的人生况味,则一派浓郁和绵长。《疗疴琐忆》追述了作家七年前与病魔抗争的情形。它所选择的从容、平静甚至略带幽默的语调,和如此语调所承载的作家对生命意义的虔诚探询、对内心世界的真实披露,在反差的互补中,形成了散文作品并不多见的意味层,令人品咂再三,怦然心动。袁中郎有言:“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我以为,充闾的许多散文篇章,是达到了此种境界的。


(作者不详,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