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充闾

乡土、乡音——乡情

【 字体:
2017-09-26 14:22:21  阅读次数:1669 次

乡土、乡音——乡情


戴 月


    最近,拜读了我省著名散文作家王充闾的散文集《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本散文集荣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文集由“梨花开处忆家山” 、“雅龙河一首雄奇的史诗”、“西洋景”、“ 一蓑烟雨任平生”四部分组成,其中的《回归》、《乡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泥土滚烫思乡情

乡土之情是众多文人墨客所抒发的情感,但王充闾的散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艺术风格。在《回归》一文中体现了他滚烫的泥土情结,“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回归于泥土”,母亲讲述古老的故事“人是天帝用泥土制造出来的,人一辈子都要和泥土打交道,土里刨食,土里找水,土里扎根,最后又复归于泥土之中……不亲近泥土孩子,是长不大的。”出生时的土炕,孩提时玩耍泥塘,打泥仗,这不正是我们一代代人从祖母、母亲那里接受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吗?“泥土伴着童心,连着童心,滋润着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我们那个人从小没做过泥土梦呢?“泥土也许是人类最后据守的魂萦梦绕的故乡了。”故乡是我们出生和童年生长的地方,泥土我们是从小生活的环境,母亲是对我们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情的亲人。“不亲近泥土孩子,是长不大的。”从作品语言中我们看出作者对母亲、对泥土、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乡音浓郁海外情

王充闾散文《乡音》中谈到:“乡音,人人都有,而且很难改变。不管人生的旅途怎么走,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也任凭你漂流的异地他乡什么地方,纵然……一口独具地方特色的乡音,会在顷刻之间打开你的记忆之门,引领你到灵魂的根部,返回早经飞逝的岁月。即使彼此并不相识,只要一缕浓重的乡音飘过耳际,也会迅速拉近心灵的距离,带来一阵惊喜,一种温馨,一丝感动。”作者的乡音很重,通过乡音结识了宁承恩老先生,又在宁老先生的策划下,要通过乡音去拜访大西洋彼岸的张学良将军,虽未成行,但可以看出乡音一种旋律,永远回荡你的耳际乡音使人认识世界、联系社会、乡音步入人生的第一张名片。接受乡音,是生命的幼芽认识世界的开始;运用乡音,是生命的肌体创造生活的流程;有了乡音,生命就有了质的变化;有了乡音,生命就获得了走出家门的通行证这就是乡音,这就是用故乡的阳光和泥土深印在你精神血肉之上的美丽胎迹。凭借它,他乡的游子能够觅得专属于故土的亲情,而那些在茫茫人海中漂零的人又总会如愿意以偿的回归憩息的港湾乡音,一泓温爽宜人的清泉,柔软的滋润着每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乡音以特有的方言节奏,把远离乡土奔波的劳累、追求的彷徨、交流的阻塞,一一消弥于无形之中,使他们在乡土信号的激励下,重新获得乡情的抚慰,焕发造访人生的雄心乡音,系在飞天风筝上的那根透明的牵线,在近乎无形中,紧紧的拴住每一颗家门外的心灵,并且,每一次的拽曳,都使他们重又看见村头的树,村边的小河,或者村中树上长满锈痕的老钟。文章中正是用乡音传达出海外赤子浓郁的思乡之情。

乡土、乡音话乡情

读他的散文似涓涓细流,又似小桥流水,在慢慢叙述、娓娓道来让人感受浓郁的故乡情结,令人百听不厌,受益良多。散文中优美的文字,往往成为读者精神上的导游,引领人们走向那些人与亲情、人与乡情、人与自然互相交流、互相融合,构成和谐的审美境地。从人类文明中寻求必然,探索内在超越之路。这是在阅读散文之中,让读者“产生一种生命还乡的欣慰与生命谢恩的热望。”作者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于是有了那些渗透生命体验和人生归宿感的乡土、乡音话乡情的文字。一部艺术作品的产生是和生活体验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深切的生活体验和心灵体验是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也不可能有作品深度。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出了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经历,“对于一种对象、一种情景,或者一种事态的情感经历过程。表现在作品中深刻的意义内涵中把握生命存在的本质和情感的强烈性、震撼性。”这种感受往往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心灵震动和情感共鸣,使读者整个精神世界的参与其中注入自己的迫切的追求和强烈的生命感受。作者运用散文的创作理念,写出了对人生、人性、社会的理解和表现,引发读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获得哲学性的启示,不愧是一部魅力独具的文化散文。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