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充闾

王充闾《国粹:人文传承书》读后感

【 字体:
2019-08-01 15:40:47  阅读次数:2213 次

王充闾《国粹:人文传承书》读后感

 


王充闾无庸置疑是散文大家之一。在当代文坛素来享有“南余北王”的美誉。作为学者型的散文家,同余秋雨一样,王充闾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极为扎实的国学功底。他的历史散文,文字中透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广博的历史引证,独居别格的见地,给人的感觉有一种时空轮回,古今神交的感觉。 他透过其多变的笔触,志在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人文品格传承。王充闾的《国粹:人文传承书》一书,则试图解读和传示人文传承的多线条,致力如何更好适时的、秉持学者的良心,和对历史的责无旁贷,在散文创作中将历史与现在交接起来,注重人物、细节的历史依据,努力做到时空的准确,史实的可信,人物的真实。而在细节上,则通过身体力行的探索,合理的想象,旁引博证,构建散文的骨架。 在他的历史散文的创作时,王充闾认为散文能恰当地融进作者的人生感悟,透过史家穿文凿句,穷经据典的业力,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寻求一种面向社会、人生的深度,往往能把读者带进的历史时空,多角度深层次上的,增强对现实和自然景观的感悟力与历史传承性,使其思维的维度延伸到文本意之外,从单一的残留史迹引发许多的现实及历史意义。  
       中华传统这一泻千里的历史长河,承载着巨大的能量,奔腾五千年。我们每个人实乃是浪花一朵,然而却又难以不被传统所浸染。任何一个国家在兴盛抑或衰亡之际,文化传统就成为不可缺少民族信仰大事,从当政者到人民群众,急需的就是一种心理、精神、信仰及文化的认同。而所有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自然的所包含精义,都是国粹传承的东西,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价值体系、生活理念等等的体现,它影响人类,并继续影响人类。
《国粹:人文传承书》这本书正恰逢其时应世而生。正当我们需要在新时代寻传统精粹时,这本书以它特有的内容和警粹,把我们引回到传统的历史长河。
       《国粹:人文传承书》,从第一篇开始,确立中国人文传承的哲学思辩及五千年来,中华文化传统及人文传承内容。作者认为,读历史,主要是读人,而读人重在通心。读史通心,才有可能进入历史传统深处,进行古人生命与现实生命的对话和传承。
        作者先后对黄帝开创的人间乐园的传说、对诸子百家孔子、老子;对帝王秦始皇;对重臣女杰秦良玉、对文人墨客李白、苏轼的书写。一方面,这些人物几乎构成了五千年的华夏历史,轩辕黄帝创造了人世间的极乐净土,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石,帝王重臣的丰功伟业,文人墨客的锦绣华章等,华夏文明史才会因他们贡献,才如此璀璨和光耀世界。另作者以践行他的“事是风云人是月”的历史观和文学观,书写历史还是离不开写人。作者无论写哪些人、哪些事、怎样的引发对历史的理解和评品,都含盖着作家对历史、对人生独立特行的传承和行为。
       写贺兰山岩画、《周易》、竹林七贤、古诗词、楹联、姓氏、座次等,这些内容虽然包罗万象,都是作者对这些符号是中国人的根脉,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引以为荣的生命符号。它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世界,激发我们的生活勇气,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生存下去的底气。这些符号是只有中国才具有的符号,它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和情感。
       接着三写人文地理,是将空间与时间交错起来,时间是历史,空间是存在。空间未变时间在变,时间变了,空间的文化与审美存在也在变化。这种纵横交错的联想、想象,使同一景观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于是——便有了属于作者自己的三峡、皖南、同里、退思园、周庄、晋北、凉山、库尔勒等。对人文地理的书写,历史文化仍是主线。
        四写生活智慧,写孟母、地域文化、隐士、世袭嫡传、爱情、科举等,这些与生活相关的人与事,告知我们的,是生活观念大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流动的过程中,但生活观念是恒常或变化缓慢的。在作者的叙述中,似乎看到了生活河流平静缓款的一面。
        《国粹:人文传承书》中也有从历史上到现今还没有得到求证的观点。这种看似严谨的作者主观论述似乎无懈可击,加之文字的古朴深邃,也间接使读者入其縠中而不自觉。在《秦始皇之道》一文中,在谈到始皇陵寝时,作者洋洋洒洒、意兴盎然地介绍了始皇地宫情况,不明就里的读者极易轻信。而事实上关于地宫情况,仅见于历史文献,现代科技水平对于始皇地宫仍然所知甚少。又如,在谈到阿房宫时,作者采信于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一文,虽然认为该文有所夸张。殊不知,考古发掘证实,阿房宫营建工程过于巨大,直至秦朝灭亡,也仅建成长宽不过数百米的夯土地基,何谈壮观一说。这不免使人想到被冤枉背上黑锅的项羽,所谓大火三月不熄根本无从谈起,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由此可见,作家本人的独特感悟固然可贵,不可轻下断言。虽然有上述问题,本书不失为一部语言优美、文字传神、见解独到的历史散文集。作者渊博的知识,高人一筹的识见,功力不凡的文言功底,古今中外的广征博引,都令人叹服。尤其是借鉴古典知识的信手拈来,从文言宝库中撷取仍然鲜活的语言,使得文字优美耐读。然而,凡事要有度,过多的引经据典,却増加了文章广泛传阅的难度。也掺杂着某些拗涩的词汇,一定程度影响了读者阅读。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