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充闾

良师益友 岂必谋面

【 字体:
2020-11-19 13:35:15  阅读次数:2211 次

良师益友  岂必谋面


石立文


充闾文章通古今,上关家国下关人。

洋洋辞丰意雄语,殷殷良师益友心。

这几句顺口溜是我在《老同志之友》杂志上拜读王充闾先生的系列文章后编出来的,所表达的是我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对充闾先生的崇敬之情。

20164月的《三道茶》开始,至201912月的《天心原是最公平——赵翼<顺风歌>》止,充闾先生在《老同志之友》杂志连续发表了44篇文章,几乎每月1篇。

充闾先生是名扬海内外的大文豪,又是省(部)高级干部。我等平民百姓,过去虽然耳闻其名,心目中却是敬而远之的。自从在《老同志之友》杂志上拜读了充闾先生的文章,并被那文章的精彩所牢牢吸引,我便不由自主地拉近了与充闾先生的心理距离。

《老同志之友》是一份以退休老年人群体为发行对象的综合性杂志,与同类其他报刊相比,办刊水平较高,颇受读者欢迎。即便如此,以往在收到邮递员送来的《老同志之友》后,我也只是偶尔随手翻一翻,并不特别看重。但在充闾先生逐月发表文章的那段日子里,《老同志之友》却成了我每月一次的期盼。每当翻开新拿到手的《老同志之友》第22页,总会有一个醒目的名字“王充闾”在那里接见我,然后便能享受到一席文学与人学的盛宴。我如此,邻居大哥亦如此,全国各地许许多多读者一定都如此。

   充闾先生发表在《老同志之友》上的那些文章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主要在于文章的主题指向十分切合这一读者群体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渴求;其次在于文章作者那无以伦比的高超叙事方式和说理巧。

在《诗人谈老》中,充闾先生为引导读者克服一般老年人常有的消沉情绪,巧妙地引用古人诗句。他借助清人陈古渔的诗句“老似名山到始知”,告诉读者,未老之人只是普通的山丘,到了老年才是风光秀丽的名山。又举出陆游的诗句“老觉人间岁月遒”,带头击节赞叹:“一个‘遒’字,说尽了老来岁月的劲健之美!”老年读者们看了,能不因为自身的“劲健之美”被发现而幡然醒悟?

在《老年养生的辩证法》中,充闾先生针对老年人养生方式的矛盾心理,引用不同观点的古诗来破解。他告诉读者,按唐代诗人王维所讲那样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未尝不对;而如陆游诗云“《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年老而有豪气,更能振奋精神益寿延年。

作过《老年养生的辩证法》意犹未尽,充闾先生接着又作《老有所学益身心》。他以古今实例佐证,谆谆告诫读者:“人老从大脑先老,大脑衰全身衰。远端末梢的老迈,是大脑衰老的表现。尽管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延缓这一过程却完全有可能。这就需要加大大脑运动,勤用脑、多动脑。”

充闾先生以上所讲的道理人们未必没听说过,所引用的古诗也未必都没读过。但人们更信服充闾先生的话,是因为他以健康的体魄率先垂范——八十五岁高龄时还笔耕不息,便是他所讲老年保健辩证理论的最好诠释。

在《老同志之友》上发表首篇文章一年后,充闾先生抛开了“老”字话题,转而将此前已经开始的“诗”字话题做大,引领成千上万的老年读者阔步跨进“诗”的辉煌殿堂,尽情欣赏古诗词这一中华文明璀璨的瑰宝。在博学而又热心的充闾导师指引下,广大读者时而体会李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和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情趣,时而感受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和王守仁“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的意境,时而被王昌龄的“青山一路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和王安石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带入浓浓友谊和乡情,时而又为陆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和赵翼 “预支五百年新意,过了千年又觉陈”的见解所折服……读者无不收获多多,其乐融融。

与充闾先生那等身的鸿篇巨著相比,发表在《老同志之友》上的系列短文只算是九牛一毛。但依我所见,这些短文一定传播得更广,受益者更众,更“接地气”。

遗憾的是,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从2020年初开始,几乎所有社会活动都偏离了正常轨道,《老同志之友》再没有刊登署名王充闾的文章。充闾文章的老“粉丝”们,虽然大都未曾与王充闾先生谋面,却早已在内心将他视为良师益友。这段时间,突然缺少了“按月供应”的充闾文章,我等生活中失去了许多色彩,仿佛经常促膝谈心的好友远行未归,空落落的感觉挥之不去。

如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社会生活已经步入正轨。盼望充闾先生的文章如雨后彩虹般再现于《老同志之友》杂志。

(作者为学者、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