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家国情 拳拳中国心
——读王充闾人文三部曲有感
潘虹玮
近日在工作之余,拜读了原辽宁省委宣传部部长,原营口市委副书记,著名文化大家王充闾老前辈的三部新书-------《国粹》《逍遥游》和《文脉》。这三部大作共十三章,一百二十多万字。在未读王老的新书之前,虽然我也是土生土长的营口人,但是对于王老作品阅读的较少,对于王老文学作品与文化精神、文化业绩的了解仅限于文化圈中流传的“南秋雨,北充闾”的街谈巷议话语之中。最近得到营口市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学术研究部惠赠的王老“三部曲”书籍,当我刚刚粗略阅读之后,立刻被“三部曲”中处处洋溢着的“浓浓家国情,拳拳中国心”所深深感染。每当我阅读三部曲中那满蕴深刻哲理,充满爱国爱家乡、爱人生的大爱无疆精神的文字,似乎都有一种与文化导师在书中相见恨晚的莫名感慨。下面结合阅读内容,谈谈我对王老“人文三部曲”的读后感受。
通过阅读王老的三部曲,我意识到,所谓的家国情,其实就是“家国情怀”的另一种说法,它的概念应该是多层次的。首先,家国情怀起源于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识分子阶级优越性的自我标榜,具有一定的狭隘性。第二,家国情怀在形成过程中,与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宗族伦理、个体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是经历了战争失败、骨肉分离、国破家亡之后伤痛思维的沉淀。第三,家国情怀是近代特殊社会历史的思想产物,因为近代以来,士大夫的人文精神不断下移,是士大夫精神在整个民族遭受苦难之后精神的重构,千锤百炼,浴火重生。所以近代的“家国情怀”带有很强的积极、正面意义。第四,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超越民族、意识形态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建设、国家统一、展现民族凝聚力方面都开始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当前所说的家国情怀就应该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价值共同体持有的一种高度认同,并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积极、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因为“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如果用哲学语言解读就是指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微观考察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与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因此“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这是因为家是人生开始的地方。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国是人生理想的源泉。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即我们现代人口中的国家实体。而情怀则是指一种感情,一种寄托,一种希望,一种永恒的梦想。亚圣孟子在其著作《孟子》中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这种“家国情怀”在王老的人文三部曲中可谓俯拾皆是,例如在三部曲对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的歌颂,对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与思想家孔子、孟子以及庄子的积极评价,对祖国优美山川的赞美,总之从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正确评介到对古代女杰“花木兰与秦良玉”的褒扬,绝对称得起是对所有人都有教益的家国情怀文化精品。
众所周知,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与其说是文化传承要义所在,毋宁说是人文工作者的朴素初心和拳拳中国心的融合体现,为此,王老的三部曲中,无论是对《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的评说,还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精神的称赞,亦或是对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的家国情怀的赞美,都充满了教人爱国,教人敬业,引人向上,以鞭辟入里的语言引导人们学会在实践中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
在王老的三步曲中,如果说,浓浓家国情是律动在所有篇章中的音符,那么拳拳中国心就是统率这浓浓家国情的主旋律。何谓中国心?简言之,中国心就是仁爱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一句话,就是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就是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善良之心。这颗善心凡人皆有之,之所以叫它“中国心”,是因为它是通过中华文化的特殊方式展现出来的,亦可称之为中华心与中华魂的文化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讲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优秀的文化传承优秀的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我们的人文工作者要虚心向王老学习,向王老那样,将时代精神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扎根“中国心”的文化土壤,颂扬时代的优良品德,让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让高尚精神得到讴歌,让民族有魂,这是阅读王老人文三部曲带给我最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作者为中共营口市委党校教授、学者,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