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充闾

传统文化思潮与历史的观照---谈王充闾“人文三部曲”的中国文化之道

【 字体:
2020-11-19 14:00:17  阅读次数:1000 次

传统文化思潮与历史的观照

---谈王充闾“人文三部曲”的中国文化之道


隋林书


王充闾“人文三部曲”分为三个维度:一是《文脉-我们的心灵史》,二是《国粹-人文传承书》,三是《逍遥游-庄子全传》。这三本书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囊括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中国人的千年心灵史。王充闾从国家、社会、个人及文学作品等角度纵观中华文明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洞悉中国人明道、修心、守正的胸怀和内涵,仁爱、合和的价值理念,娴熟地将各种叙事模式穿插在一起,其中加以细节的合理想象让每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呈现出富有律动的人文篇章。

中华文明五千载,“儒释道”三大思想居于不可否认的地位。其中主要表现在“自强不息,道法自然、天人和谐、居安思危、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等方面。文学作为历史的观照,反映出来的更多的是当时人们对事物、对现实的认识,是人类精神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王充闾通过文学对历史、哲学、军事、法制等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表述与记录,在不断慧悟中解读历史,解读文化。

一.文化心灵史的溯源与回望

文化历史观反映了创作者审视历史的智慧与思考。王充闾读史,采用苏东坡提出的“八面受敌法”,他认为,“历史学的创作在追溯历史结论时,无论是文献性的,还是实物性的,都要从结论回溯其形成结论的动态历史过程。”因而一些历史事件会在具体事件和地点不更改的同时,对细节加以刻画。在说历史的同时,从作家作品入手,将历史碎片与文作相结合,各个角度分析梳理,以日常风景见闻作引子,以广闻博识为座基,发挥对历史文化的主观理解,把文人墨客的过去以诗意的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王充闾认为,“中华民族素有尊宗法祖的传统”,这是影响华夏祖辈向阳而生的重要凝聚力。自古以来崇儒家者居多,信墨者不少,他将人性用初级算法设喻,对道家智慧有着十分的赞同。儒墨之分从“夷夏之辨”即可窥见一斑,而道家更崇尚“齐同万物”,他喜欢以道观天下,以宏观的角度观史,超越物质功利,强调顺人而不失己,以宽容的姿态追求思想的平衡。

历史的延续背后是“天命”与“道”。王充闾认为人类现有的文明源于人类本身进取的本性和欲望的扩张。他肯定欲望带来的进步,同时否定不断做加法之后所放大的“贪”、“得”、“欲”。知足知止是转换人性异化的更高的行为层次。他将秦始皇比作典型的中国人代表,追求壮丽,欲求无涯。他认为李白自恃才高,可惜“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仕途失意却始终想要济世安民。儒家思想是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的底色,他认为李白的诗文内涵同时带有道家的飘逸和洒脱以及佛家的淡泊。这一点和苏东坡有几分相似,将“儒释道”思想融会贯通,将政坛的失意寄情于笔墨之间,只不过苏东坡更多了几分从容。得不到权势的有才之人是如此,有了权势却难从其所欲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在这里,王充闾提及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纳兰性德等人慨叹万分。称其“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肯定这些人为当时乃至后市的精神文明创造的财富,更多的是惋惜由于社会环境和出身,难以自择想要的生活,“进既乏术,退亦无方”。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很多名人志士陷入彷徨、焦虑之中,阅历与思绪倍增,再加上当时儒学的禁锢几近松懈,多元开放的启蒙思想浪潮才可能得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产生新的精神文明。

二.传统文化的当代意识

“儒释道”的传承最为纯熟的人,王充闾以曾国藩为例。赞他“以匡时济世为人生的旨归,以修身进德为立身之本”,在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他都做到了极致的完美。这样的完美源自于儒家思想对人内心的浸润而形成的天道信仰,源自道家以天性为尊的伦理纲常。曾国藩拥有的是一个完美优秀的中国人的内核,王充闾认为他更像一个机器人,拥有着不会出错的设定程序,按部就班的做好了每一件事。可以说能将行事风格用在当今社会的人,仍然是不可小觑的人才。

王充闾认为《周易》为大道之源,其主要根基有三:一为“顺”(顺应自然、顺应天意、遵循规律)、二为“节”(节制)、三为“谦”(谦虚、谦让、谦退)。孔孟一直以《周易》作为儒家五经之首。《周易》的思维模式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观念,矛盾运动、辩证发展等到当今时代同样适用。他要求君子士人刚柔相济,自立自强,心胸博大而宽广,容纳万物而宽容。而在万物的发展方面,则要“生生之谓易”,即生存和发展需不断变化、发展、创新、与时俱进。

三.民族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

王充闾认为,人既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文化的制成品。如果说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是“儒释道”背后的深奥智慧,他的外在表现则有诗词、吸取、楹联匾额、书画艺术、民间歌舞、传统习俗、礼仪等等。这些流传千古至今可以沿用,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的结晶。王充闾借助散文化的方式进行历史进程的解说,使笔下的人生况味更加立体饱满。

在《国粹》一书中,他提到了诸多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由隐逸文化引出的隐士、隐逸文学、园林艺术,同样是由中国人内敛含蓄的心性“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所影响创造出的产物。

忠与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文脉》中提到于谦廉洁自律的精神品质,称“忠”是一种品质、一种德性、一种为官的底线,同时总结出的三种境界在当今社会依旧适用。而其谈到的“孟母三迁”援引出的贤母品格是中华民族家庭极其珍贵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影响着众人的是令人感奋和赞誉的精神品格。

这些历史人物传承下来的时代精神构成了现代人的传统美德和安身立命之道,在王充闾的历史散文中所提及的社会历史中形成的社会行为模式源于他的内心世界生命体验和心灵体验,更是对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历史长期以来带来的影响的整体思考。

王充闾从文化的角度对民族的心灵特征进行了不懈的探求,通过散文中的史实分析感受其中深藏的哲思。感悟文化源流中的善恶美丑。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正处在一个传承与排斥、交流与融合的阶段,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从哲学角度思考历史事实是王充闾历史散文创作的题中之义。在建构此类文学创作的主体意识时,他尊重客观历史,虚构但不失合理,给给艰涩枯燥的史料事实进行后期艺术加工,做到审美和审智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文学开拓价值,对传播我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学者,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