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充闾

我看到了一个通透的庄子——读王充闾先生《逍遥游》有感

【 字体:
2020-11-19 14:07:27  阅读次数:1278 次

我看到了一个通透的庄子

——读王充闾先生《逍遥游》有感


石 琇


最近体验了一种VR游戏方式,VR是英文Virtual Redity(虚拟现实)的英文缩写。游戏体验者通过佩戴专用的眼镜就可真实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三维动态视景,并且沉浸该环境中去参与视景中的游戏或者活动。这种体验是目前最新的游戏方式。而我在阅读王充闾先生的《逍遥游》时,感觉到自己似乎就戴上VR眼镜看到一个交互三维动态的庄子。

实话实说,阅读这本《逍遥游》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寸寸啃读的阅读方式对于我这种享受快速阅读的人来说是一种煎熬。在以往的阅读经历中也有过类似这种感受,我通常会以满足自己的感受为第一需求,发觉自己阅读有障碍或有不愉悦感就会选择放弃。然而,这本《逍遥游》却完全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并且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艰涩的痛苦和思考的快乐中。

总结下来,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感受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书中大量的引经据典,很多典故是陌生的,甚至有些生僻字让我十分苦恼。若想读懂典故和生字的含义就必须查找相关资料,直至弄懂才能继续往下进行。若想偷懒走捷径那是万万不可。一目十行越过去是简单可行,但那根儿想要探其究竟的神经会一直干扰你。

第二,可以说庄子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儒释道”的大综合,加上王充闾先生不同常人的剖析方式,经常会被绕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有时候感觉庄子讲述的东西是一种体验和宗教性,有时候又觉得是一种美学或者艺术或者想用诸如此类的东西试图来概括它。经常会陷入庄子究竟要说什么?王充闾先生究竟体验到了什么?得不到真谛是一种痛苦,在常人和修禅两种境界里需要经常转换,转换的过程是一个“大换血”的过程,一旦理顺了,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

第三,王充闾先生的《逍遥游》所描述的庄子,从多种角度来展示其哲人的思想意境。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有更多的人借庄子之名来表现自己那种郁郁不得志的心理。当越来越深入地阅读时我又会觉得以消极的态度读《逍遥游》根本不会得到庄子真实的内涵,可是要我带着愉悦的心情体验“出世与入世”这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又实在高兴不起来。所以,王充闾先生的《逍遥游》对读者的要求也是高起点的,没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就体会不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通透的庄子。

纠缠在这种“痛并快乐”的阅读方式中,我时常在反思为何一本书能让我如此欲罢不能。阅读《逍遥游》的初始动机,是被王充闾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毕竟在营口小城出了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人物,是足够能让人多生出几分好奇来的。当读到全书的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已经全然忘记了作者,感觉自己就坐在庄子的对面,他基本不讲话,却能把我牢牢的吸引在木椅上,让我感受他的思想和文采。甚至在梦境中也会有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翅膀随之张开了……醒来之后又会陷入沉思,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类似的问题时常让我不得其解,只能更深入地阅读以寻求答案。

《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的代表作。我在青年时代初读时只是出于对传世著作的向往,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推敲,享受在古文的美感之中。而今,我在王充闾先生的著作引导下要共情于庄子,不仅要感受作为圣人的庄子,还要感受作为平民的庄子。

庄子借用许多寓言故事,不直接以明确的文字阐述理由,由外物故事来间接表达他所寄托的深远意涵,这也是庄子文章的重要特色。在王充闾先生的点拨和提示下,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寓言的主角都是“物”,表现出来的是物性,而寓言的对象是“人”,呈现出来的是人性,因此我们必须深切体会其中的寓意,而不是受限于故事本身的描述,否则可能会对庄子的原意有所疏漏和偏斜。

王充闾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奈何世间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故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反复品味着这种苦闷感受的同时又体会到庄子思想之美,其美就美在他活在世上,但是又不被世上的琐事所累。他活的快乐而又洒脱,在那么一个乱世,他活得如此无拘无束,又逍遥自在,又放松自然,这就是美的真谛,庄子亲自为我们演示了他怎样达到逍遥的境界。

我试着从庄子的思想来探讨追究,知道所谓逍遥游的境界,也就是想在无限生的痛苦与现实的凄楚中,追求自己能够超脱而出,拥有一个自由而快乐的境界,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而且充满无限自然和谐的精神世界。所以庄子在他的著作中把逍遥游列为第一篇,开宗明义地显示出他思想世界的主要宗旨。在逍遥游的叙述中,我们如果以“鲲”来作为人的影射,“水”来代表现实世界,那么鲲的形成,就如同是一个哲人在人群中造就了心灵境界的雄伟,而不沉浮于世俗尘埃中。但是这种境界上需要再求升华,“鲲”酝酿变化而成为“鹏”,那么大鹏所代表的就是境界的上升,从现实中超拔而起,另外开辟一个飞扬活跃的精神境界。它能够待时而动,随着自然规律,能与万物融合为一体。

大鹏最后能够在天池中逍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默默耕耘。同样,我们想要逍遥而游,绝不是想那些小斑鸠一样,对眼前的一切感到满足、自我陶醉,便自认为是逍遥。逍遥的境界,其最终固然是无待的,无待的真义不是流于虚无,而是把有待加以净化、升华,因此要达到逍遥的境界,仍然必须从有待做起。只是有待而不拘限于有待,最后才能把有待化为无待。而“无己、无功、无名”也是必须“有己”之后可以“无己”、“无己”,而后可以见“真己”;“有功”之后可以“无功”、“无功”,之后可以成“大功”;“有名”之后可以“无名”、“无名”,而后可以得“实名”。看着似乎十分的饶舌与烧脑,而实则定下心来才可体会其中的哲学智慧。

读过《逍遥游》,要学习其中包含着什么道理呢?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即是在于认识自我、追求人生的真我,以求逍遥的完美过程。在原文的叙述中,大多着重境界的描述,但这种境界又不等同一种方法。庄子逍遥境界的背后,有着切实的修练功夫。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才能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走世间。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我不知道其他人读过之后是否认为自身都需要要向这种境界学习,我感受到自己的确是认知到,只有如此才能自在洒脱一些,至少心不会倦了,心若不倦,人就能轻松许多,身体也就能更健康了。其实,说得更通俗一些,也就是在告诉我们有些事儿没有执念里那么重要,学会正确的“舍弃”反而能让自己的精力更加充盈。当慢慢把有些东西“抛弃”之后,自己身体内的力比多——荷尔蒙生长素就会增长,慢慢地内在脏器会自我修复,在此之后自己的能量就会相应充盈起来。甚至会觉得自己多了一种爱的能力,这其实是一种旺盛的感觉。发自内心地觉得山也好看,水也好看,小孩儿也可爱,同事也亲和的一种精神充盈的状态。做事情和看待事物都变得不疾不徐、不蔓不枝。简单概括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进而“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

解读庄子,非文字大家、非文采学者、非智者哲人难以驾驭。如此,从暮春到盛夏,专心读一本王充闾先生的《逍遥游》,在反复揣摩之后才深刻理解到庄子其人,才能真正感悟庄子智慧所在,并且期待自己从文本上所理解的思想性能够转换成为行动上的导航。这些都承蒙拜读了王充闾先生的《逍遥游》。

(作者为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