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充闾

一生爱好是天然

【 字体:
2020-11-19 14:13:24  阅读次数:3290 次

一生爱好是天然

——读王充闾先生《庄子全传》


卜丽爽


2019年,王充闾先生以古稀之年完成了他的人文三部曲:《庄子全传》《国粹》《文脉》,每本书五百页左右的厚度,捧在手里厚厚的一叠儿,是书的重量,更是文字的重量。三部曲中,我尤其偏爱先生著的《庄子全传》,把它放在床头,每天守着一书一灯一笔,跟随智者向山顶攀登,恰似做一场逍遥游。

对于中国人来说,庄子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或者亦是一个心怀悲悯、眼冷心热的诗人梦想。他及其后继者留下的数万余言《庄子》,创新老子学说,发展出独特深邃、冷静超脱的道家哲学,历经两千多年愈加体现出其独特智慧,为当今弥漫全球的各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价值观和思想资源;对于普通民众,他以无穷尽的想像,构筑起妙趣横生的精神世界,引导着人们在日常生活里如何运用人生智慧,超然生活。

我从6月初开始利用闲暇时光阅读《庄子全传》。一步步跟随充闾先生寻找流淌在《庄子》里的钢筋铁骨,在先生打开的宇宙视野里纵横开阖,好像一颗种子,顺水漂流,一会儿立于波峰上眺望,一会儿又在波谷里徘徊。一路辗转而来,中途遇到心宜的地方,就驻足发芽,开出花;或者有果实正酝酿成美酒,等待品尝。但不得不承认,这个过程却也十足虐心。巍巍乎思之大者,高山仰止!充闾先生读《庄》解《庄》,不仅仅简单介绍庄子生平成就影响意义,他运用历史观哲学观深入对比分析,常常是古今中外,天上人间,在信马由缰中开阖聚拢,层层溯源庄子的生活图景,人生感悟,思想洞见。我能做到的,只是努力攀住智者抛下的枝条,跋涉在一页页文字里,拆解,揉碎,珍重每个字词的情绪,一章章重读再看,前后寻找对比内在的涟漪。智者娓娓道来,气定神闲;而我,如一只蜗牛慢腾腾爬向天宇的那缕星光。

历史上研究庄子及庄子学说的著作浩瀚若海,他们各据其实,各行其论,从现实到心灵,从身心自由到“以道观之”,庄子其人其书成为一波波中国传统文化热源的中心。而由此亦可见为庄子立传,解读《庄子》的难度相当之大。充闾先生不畏险途,倾心力作《庄子全传》名为《逍遥游》,五章二十节,四十万字,从庄子身世之谜出发,探寻他的出身之地及时代剪影,在那“人间世”里,试图破解庄子的种种人生选择:不做牺牛、布衣游世、人生减法、以道观之;在做这一个逍遥天际客的旅程当中,庄子同时化身故事大王,挥洒自由,任意遨游,鱼、龟、大鹏、蝴蝶、蝼蚁,小小动物身上赋予鲜明的人格自由;庄子吸收传承各种文化,融汇贯通,开辟新途,传道授业,他的哲学思想广袤精深,纵使千百年来无数人研究道的面孔,仍然充满谜团,成为千古奇文,任由后人评说。谁似先生百世闻!庄子先去,哀荣斯在,文脉传承,绵延不尽。

“始信文缘是苦缘”。充闾先生查阅相当数量的历代《庄子》文本及相关史料,写尽庄子一生身与名,道与德,哲与思。单看充闾先生在后记中所附录的61篇专著和未及附录的大量相关论文,可以想象,这本472页的《庄子全传》,所要翻阅查找的资料应该是这本书的几倍十几倍之巨吧。

一页页翻看,我一直在想象这样的场景。无数个灯影里,一位老者,坐在书架前的书桌前。灯是普通的台灯,书架、书桌连带成为身体一部的椅子,都是沉郁的红木颜色,红中带黑,光滑而安静。没有窗户,门开着一条缝隙,风就从这里进出。有时风的力气大些,门就会被推得开大些。老者沉浸在椅子里,每天十个多小时的劳作,比勤劳的农民还要尽责。他的面前是一片大海,他要撑起桨来辟开波浪,为后学者开一条导向之路。如推荐语所言:《庄子全传》严谨地依据历史上众多《庄子》文本及相关史料,汲取融化时贤往哲的众多成果,精心组织素材,巧妙布局结构,以散文形式、写实手法写就,整体呈现了庄子的生命历程、生活状态、人生特征、思想轨迹,揭示了庄子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及全球文明进程中的深远影响。”“一卷在手,可以读懂庄子其人、借鉴《庄子》其书、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也能使中国传统智慧帮助当今的生活。”

充闾先生在读《庄》解《庄》的过程始终立场坚定。他认为,“读《庄》、解《庄》,有不同的层次,取舍万殊,门径各异,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但归根结底,还应和人生观、价值观联结在一起。就是说,应该着眼于人生境界、生命智慧,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层面上。”要做到“心灵介入,无诉之于口,而应诉于心,要有心境的契合、灵魂的对接。”这也是充闾先生实践行了他一直奉行的历史观和文学观,“事是风云人是月”,他把读心放在读人读作品的首位,不断研索庄子内心心迹,探其隐衷,察其原委,证其思想来源,梳理哲思脉络。这条标准一直贯穿于全书始终,是充闾先生读《庄》解《庄》的读书方法,也给读者打开一扇进入庄子人生世界的入门的终南之径。

充闾先生对庄子是十分推崇的。这应该来源于他孩童时代的天性喜爱,更是历经几十度人生春秋深耕细耘之后,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引相吸。我直觉,充闾先生与这个豁达的老头儿在某个空间是同类人。如果穿越2300年时光,同类项合并,他们都会活在同心圆里。充闾先生在散文《寄情濠上》里曾记述,他历尽百难去实地考证,查访庄子与惠子论辨的濠水之桥。站在桥上想象他们当时的辩论现场,感受濠梁之思的魅力。

充闾先生为庄子画像,说他就像“一只高鸣向月的丹顶鹤,超凡脱俗,挺身特立。”庄子不像其他先秦诸子,他远离治人者,始终站在平民百姓这一方。对于庄子笔下的人物,充闾先生归为六类进行分析探索,庄子对美丑的判断与常人不同,他更看重心灵的完美,他对各行各业的小人物饱含深情,他观察他们,也理解他们,更赞美他们,从而倡导一种“游于形骸之、超越身体外形而追求道的本质与自然本质的哲学理念。”

充闾先生识得庄子的“庐山真面目”,这从他选择本书题目上来看可见一斑。“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要旨所在。日本哲学家铃木林拙说:“逍遥游是理解庄子哲学的密码。”逍遥游里蕴藏着庄子的理想初心,也是庄子哲学的终极指向。我们今天关注的就是其中重要内容:关于“人如何正确生活”的认知探讨。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充闾先生在通过层层对比分析,抽丝剥茧,寻找当今世人的应对良方,正与西方哲人提出的“诗意的栖居”契合,这应当是如今生活状态下的人生最佳抉择之一项。

这当然是不容易做到的。即使在庄子那个时代,天下沉滞混乱,连年战争,人命如草芥。由此,庄子更加爱惜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尽自己最大力气活得自由干净,不带一粒尘埃。他不会如姜子牙那样钓鱼。他钓鱼就是为了钓鱼,他宁愿做曳尾涂中的乌龟也不去庙堂之中被供奉宰杀,在泥水中自得其乐,也不愿意为名利束缚,他所追求的只是真正的身心自由,生命自主。“乘物以由心”,逍遥天地之间,将生命活得行云流水,自然而然。充闾先生语:“庄子以极度的清醒和超凡的远见,洁身自好,特立独行,逍遥于政治泥淖之外。这同其他晚周诸子,在观念上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也是庄子的伟大处。

其实,人只要活着,每天都要做选择:小到一日三餐,大到事业婚姻。我们始终困扰在没有做自由选择的权利。生活所迫,手机里各种提醒还款的软件,无时无刻不在敲打着我们:这就是生活,背负诸多责任的生活,被各种欲望要求缠绕的生活,逃离不了的生活。如何消解,庄子可以办得到吗?充闾先生在分析庄子人生路径的选择之后,融入自己对历史,对人生况味的理解,为我们形象地打起比喻。“在对待人生的态度方面,如果以初级算术来设喻,在中国历史上大致可以找到三种类型的人物:一类人做加法,如正能量的代表儒家墨家,反面典型如秦始皇、拿破仑,一类是做加减法混合使用。如春秋时代的范蠡,汉代的张良、明代的刘伯温,功成名就抚身而去。还有一类就是一直做减法,最具代表的就是庄子。诚然,庄子这这种人生选择,低层次理解是于乱世中的自我保护、明哲保身,但在庄子而言,它的至高层次是追求生命的自由解放,保持人生的个性本色。作为生于乱世的弱者,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利己主义、悲观厌世不同,做减法的人生,它往往能够提供一种绝处逢生的新路径,使你在遭遇挫折、濒临困境之时,能够从中悟解出超越现实、解困身心、振奋精神的道理。

这是充闾先生对庄子智慧人生的解读。人间世变换无常,每个人在选择之前,不妨抬头看一眼这广袤天地,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坚守就好了。庄子宁肯要在泥水中玩乐也不去庙堂,这是对自由身心的选择;当今的现代人不必非要远离人世,去到乡村里独居。如果年轻人就想住在一线大城里的地下室追逐梦想,期待未来的成功,那也无妨。这也是你心的选择。选择了就坚守下去。看透了这一生的前世今生来世,自然一身轻盈,可以无所顾虑热爱生命的全部,包括出生和死亡,包括失去和得到,包括选择和放弃。在这珍贵的世间,水波温柔,太阳明亮,尽量让自己的心得到自由,既不随波逐浪,也不避世遗居,用一腔热爱,温暖底色悲凉的人生。

为了让我们更好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充闾先生为庄子所言说的“道”画出五张面孔,指出要达到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依照庄子提供的思路,“先存诸已而后存诸人”。去名,去争,追求身心自由;

第二种境界,像庄子那样,营造虚静、空明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第三种境界,读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旷邈情怀,确立“不为物役、精神自由的人生鹄的”。

这是充闾先生给予后学者的慷慨分享,他把读《庄》过程中的心得感受,佐以八十余年人生体验,才能深刻体悟《庄子》的大道万象。人之读书,与人生阅历密切相关。有些书,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是无法深刻体会理解的。就像少年读不懂杜甫的沉郁顿挫,老来读后却是泪湿青衫。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被“有用论”塞满的社会。凡事都会问“有用吗,有好处吗,这个能当饭吃、当衣穿、当房住吗”;看得到的马上能实现利益的视为“有用”,其他都是“无用”的。而庄子告诉我们,高级的人生就是做一个“无用”的人,要时刻保持“不为物役”的灵魂自由。庄子确是永恒的人类导师。他说,任何世道都很艰难,人性都有险恶的一面,因为我们都在“人间世”,所以,要向内寻求心灵的自由,做心灵上的“逍遥游”。充闾先生评价他,“为后世创辟了一条回归生命本体的路径,开启了一扇走出生命“围城”的门户”。这于每个深处困扰中的人而言,《庄子》就像那根针,刺穿水泡,挤出水,皮肤才会慢慢从分离状态,重新合二为一,浑然一体。充闾先生评价庄子的意义,“在文明异化、物欲横流的时代,庄子的哲学思想不失为一副清凉散、醒心剂。而世俗间的般般计较、种种纷争,置入他的价值系统和“以道观之”的宏大视角之中,纵不涣然冰释、烟消云散,也会感到淡然、释然,丝毫不足介意了。”

这是时代的困境。随着现代工业文明高歌猛进,对自然界的破坏力度空前,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施虐,千万人感染、几十万人失去生命,大自然以自己的方式对衡人类的破坏。时代危机、社会弊端、人类困境三种因素叠加,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逼迫人类反思:对现代化的反思,对科技战略、科技思想的反思,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反思。充闾先生对人类无限破坏自然的行为,也是反对厌恶的。天道好还,施无不报。地球已经到了满目疮痍、遍体鳞伤,无一处不在承受着“物化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劫难。“当雪山崩塌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人类是自然之子,不应该凌驾于自然之上。恩格斯早在两百年前就告诫世人:“我们必得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邦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的”。

世界各国的先思者都在寻找反思之路,解决之法。而此类思考,都能从《庄子》中找到答案。“顺物自然。人与天一。天与人不相胜。无以人灭天。”一系列生态哲学主张,以及由此形成的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就首先提出,这是他的哲学核心理念之一。这也正是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治世之政。庄子的普世价值成为世界文学艺术界强烈吸引力的东方符号。庄子深刻超越的思想蕴含,至为独特的思维方式深深吸引着世界上各个时期的人们来探究借鉴。而庄子这所以成为庄子,有其殷商文化之源头,中原文化之依托,道家文化之核心,以及借助商丘文化交会点的有利条件,广泛接受周边多种文化影响而形成。鲍鹏山先生说:“庄子是一棵孤独的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我想是的,在那样的时代,他曲高和寡,站在人类心灵哲学的山巅,无人理解他爱到骨髓里的生命和自由。如深崖绝壁上的那株兰草,暗自清香,令人羡慕的,他也同时拥有满山的寂静与星空。

充闾先生对庄子厚爱,却不“溺爱”。他批判辩证看待庄子,“同一切伟大的历史人物、伟大的思想学说一样,生活在两千三百年前的庄子及其哲学思想,充满着内在的矛盾,也存在着鲜明的局限性。”但是,瑕不掩玉。两千多年来,庄子思想精神已经溶入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民间信仰、文化爱好之中,成为文脉千古传承、绵延不绝。正如此,庄子一直活着,并且会一直活下去。                                                                                                                                                                                                                               初读《庄子全传》时正是小暑时节。大雨不期而至。雨水从玻璃屋顶流淌而下,形成一道小小的天然瀑布,欢快奔流,从窗前纵身跃下。而此时,已是秋初。在充闾先生引领下的这场逍遥游亦接近尾声。窗外原本深绿的叶子开始长出黄色、红色、褐色的斑纹。

秋风起了。而我,能做的就是顺应自然变化,保持充盈内心,忙时做事,闲处读书,把日子过得如充闾先生讲的读《庄》三种境界般。如此,就有些诗和远方的意味了吧。

(作者为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作家)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