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充闾

读充闾先生《国粹:人文传承书》随笔诗札57首

【 字体:
2021-11-28 13:04:20  阅读次数:1648 次

读充闾先生《国粹人文传承书》随笔诗札57首

  

赵彦久

 


【按:彦久先生认真研读充闾先生“人文三部曲”中的《国粹人文传承书》,做了37首诗,十分可贵。在《王充闾文学研究》第四卷出版前转发,以飨读者

 

 


读《国粹》第一篇《中国心》随感三首

 

其一  史概人与事

 

中华文史不离分,史述文宣事与人①。

事乃风云人比月,烘云托月事由人!

 

其二  读史要通心

 

今贤读史肯通心②,穿越时空访古人。

研判迷局查背景,解析评论不失真。

 

其三  自信中国心

 

文明延续五千年,经史子集容大全。

傲世炎黄凭自信,民魂国粹总承传③!。

.

注释:①中华自古文史不分家,经史子集四库全书皆述史;而历史无非是由人与事在时空中的演变。②这首诗中的今贤代指王充闾先生,他主张读史要“通心”,要“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考察历史事件的全背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③这首诗中的“民魂”概指中国心。

 

 

读《国粹》第二篇《始祖》随感:

 

七言排律·缅怀轩辕黄帝(新韵):

 

华夏文明耀五千,追恩始祖乃轩辕。

开基立业源河陕,拓域联盟逐鹿原。

制箭烧陶耕谷稻,调音创字造车船。

德泽疆野设官使,教化九州辟井田。

百岁躬巡勤理政,万民拥戴颂王贤。

功昭日月驭龙去,古柏福荫世代延!

 

 

读《国粹》第三篇《道家智者》随笔

 

五律:智者庄子(新韵)

 

庄周凭道智,处世不须争。

“减法”安身命,修齐崇“忘”功。

无为求“日损”,苦乐顺其更。

隐避“牺牛”禍,逍遥驭大鹏。

 

注释:引号里的词与字都是引用了充闾先生文中的词与字。

 

 


读《国粹》第四篇《士君子》随感

 

五律:赞孟子(新韵)

 

择邻慈育圣,为士树风标。

勤养浩然气,轻君贵庶胞。

成仁求诸己,取义竟英豪。

政倡依民本,德行万古彪。

 

 

读第五篇《秦始皇之道》有感,遂吟七绝五首(新韵):

 

其一:功也过也

扫平列霸广开疆,同轨同文同度量。

孰料更弦施暴政,祚期万世化黄梁!

 

其二:防患未果

一统六合称始皇,集权设郡筑城墙。

家胡患比羌胡烈,诛尽胞亲血脉丧!

 

其三:焚坑失政

焚书岂可卫皇权?恣意坑儒酿祸端!

刘项不知文墨事,挥师相競入秦关。

 

其四:寻仙误国

祖龙求寿欲成仙,封禅修宫造巨船。

徐福携童潜海隅,蒙君空盼葬骊山。

 

其五:遗恨黄泉

赢政开基企万年,谁知二世便无传。

八千陶俑排兵阵,不掋陈吴九百竿!

 



读第六篇《和亲者》随笔

 

七律:拓荒公主入神坛(新韵)

 

唐蕃古道险行艰,拉萨长安结睦缘。

进藏文成传技艺,和亲松赞弃胡衫。

文明火种播天路,商旅农耕惠雪原。

宝镜为山昭日月,拓荒公主入神坛。

 

  

读第七篇《千古文人心》读后感

 

七律:咏李白(新韵)

 

生于碎叶长青莲,个性飞扬悖仕缘。

有意登龙屈供奉,旡心翰墨却诗仙。

举杯邀月狂歌舞,对影吟花醉妄言。

蚌病成珠辉万世,骑鲸捉月畅游天!

 


 

读第八篇《达人境界》有感

 

七律:窘境达人苏东坡(新韵)

 

坡翁贬谪至儋州,三载瘴乡遗迹留。

冠笠拖屐衣贝布①,访黎扶扙诵田牛。

榔庵教化寒门子②,端砚嘉学进士酬③。

豪宕旷达脱窘境,鸿痕雅绩耀千秋!

 

注释:①贝布即古时儋州珍贵特产(以植物吉贝为原料所织成的吉贝布),它曾是贡品。②榔庵即桄榔庵,苏东坡被贬后,巡官不准其居州衙馆舍,无奈他只能购地建茅舍,自号"桄榔庵";既是他的居室,又做为其讲学的场所。③坡翁遇赦北归时,将自用的一方端砚赠给了就学弟子(姜唐佐),并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寄望海南学子也能像内陆人才一样登科擢第。果然在他北归之后,破天荒有了海南学子考中进士。

 

 


读第九篇《才人真绝代》有感

 

七律:叹赵佶(新韵)

 

书画精英做帝王,道君当政酿国殇①。

阉人献策靖康耻②,蔡党权谋被虏亡③。

创体瘦金书隽雅④,革新艺苑绘繁芳⑤。

文才错用前车鉴,可叹徽宗效重光⑥!

 

注释:① 宋徽宗赵佶本是书画天才,他不善于政治与权谋,却被错选为北宋第八代皇帝,他笃信道教,人称“教主道君皇帝”。②宋徽宗听信了阉人童贯的计策,联合金国(女真)与辽国(契丹)开战,结果引狼入室,召致靖康之耻。③蔡党指奸臣蔡京及同伙。徽宗重用蔡京偏离政道,导致父子、家人及朝臣被金兵俘虏,囚禁北地而亡。④赵佶开创了“瘦金体”书法,隽雅刚劲,自成一派。⑤宋徽宗执政期间,大力推动了宫廷书画院的建设与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书画人才,可谓是我国历史上书画普及发展与提高的鼎盛时期。⑥重光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字号。

  

 

10. 读第十篇《女杰》随感

 

七绝四首:赞秦良玉(新韵)

 

其一:血战浑河

 

浑河血战退清兵,拼死搏杀石砫荣①。

据守榆关敌丧胆,帅旗辉映女英雄!

 

其二:平叛靖边

 

黔川二吏反朝廷②,夫妇挥军扫叛戎。

拔寨攻城凭女将,提督白杆振威名。

 

其三:两次勤王

 

清军犯境迫皇城③,策马金钗奋请缨!

诸将拥兵思自保,勤王唯有四川营!

 

其四:一门忠烈

 

绵绣征袍血染红,一门忠烈建奇功④!

君王赠赋颂巾帼,像奉麟阁万古铭⑤。

 

注释:①明朝天启元年(1621)三月,努尔哈赤率兵数万直逼沈阳,与秦良玉麾下数千石砫土司兵遭遇,在浑河岸畔血战数日退敌。②明朝万历年间,播州(今導义)土司杨应龙反叛;天启元年,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秦良玉与丈夫(四川石砫土司、官位宣抚使)马千乘,奉朝廷之命两次起兵平叛。他们麾下的石砫兵所用武器为以白杆制作的长矛,故被称为”白杆兵"。③明朝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率后金军队迫近北京,次年又来犯京。秦良玉率兵勤王,驰援京师,并驻军在宣武门外的一条胡同内,后来此地被称为"四川营”。④秦良玉及丈夫马千乘,可谓一门忠烈:马千乘忠于朝廷被陷害冤死狱中;秦良玉的两位兄长(秦邦屏、秦邦翰)战死辽东;弟秦民屏捐躯沙场;民屏的儿子佐明、祚明身負重伤;良玉之子马祥麟与儿媳张凤仪为国殉难战死沙场…⑤为表彰秦良玉的功绩,崇祯皇帝在皇宫平台召见秦良玉,并当场赋诗四首,手书赠良玉,盛赞其功。下一句的麟阁是代指麒麟阁,那是古代皇家为褒奖功臣,为其供奉画像的场所。

 

  

读第十一篇《平常心》有感

 

七律:纳兰性德素描( 新韵)

 

出身显赫善词文,随扈君王拨等伦①。

聪慧天资轻贵胄,由然本性羡平民。

雕笼锁困华亭鹤②,晓梦欣怡劳燕吟③。

传世华章多怅怨④,纳兰患少庶常心!

 

  注释:①纳兰性德出身名门,其父是权倾朝野的康熙朝宰相。纳兰本人18岁中举,22岁二甲进士,并被授为皇帝一等侍卫。他天资早慧,是清代最卓绝的词人,著有《饮水词》传世。等伦是指档次相同的人物,拔等伦则意为卓越超群。

②这一句是用典:晋代的陆机被奸人谗害,临刑前叹曰,再想听华亭鹤的鸣叫亦不可能了。鹤本鸣于九皋的云游之禽,困于华亭便失去了自由。在此比喻纳兰职任随扈犹如困于雕笼中的鸟儿,不能自由自在的飞翔。③这句是引用了纳兰一首五言诗中的意含:在这首五律中他自比雕笼中的黄鹂,虽绮羽玉食却惶惶不安;向往自已能象冲破晨梦的紫燕那样,在春风中翩飞,在梁间呢喃吟唱。④纳兰传世的词作有三百多首,其中“愁”、“泪”、“恨”、“伤心”、“怆怀”、“无奈”、“”断肠”等词字,几乎也开卷可见,字里行间饱含着哀怨与凄情。这种消极情绪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致使其英年早逝,只活了31岁。

 

  

读《国粹》第十二篇《性情生活家》随感

 

七律:羡袁枚(新韵)

 

早岁登科入翰林,满文稍逊远宫门①。

八年县令犹惊梦,五秩闲居始慰魂。

修整随园烹美味,遍游名岳畅身心②。

风流倜傥多佳赋,灵性吟怀情果真③!

 

注释:袁枚乃清代著名诗人,自号“随园老人”。他23岁中举,24岁中进士,并入翰林任"庶吉士"深造待选。后因满文末过关而外放,前后几度任县令近八年而不得志,之后归隐闲居,过了45年他自己想要的惬意生活。秩字释义:一秩为十年。袁枚归隐闲居45年,用五秩乃概指之。②归隐后期,他数次出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留下许多诗篇。③袁枚主张写诗要重“性灵”、要有真情。他除了留有《小仓山房诗集》外,更著有《随园诗话》,开创了“性灵诗派”;并成为当代的诗坛盟主。

 

 

读第十三篇《苦味人生》有感

 

七律:曾公自惩(新韵)

 

分裂性格求美名,国藩当比苦行僧。

劳蛛缀网修三立①,兵克太平屠数城②。

坦荡躯壳藏伪懦,灵魂猥琐假英雄。

潜心用破跻贤位,终日惶惶乃自惩!

 

注释①:三立是指古代圣贤所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立德、立功与立言。②:曾国藩所统帅的湘军,先后攻破了太平军占据的九江和南京等城池,大肆奸淫掳掠,大开杀戒,血流成河,户骸塞江,惨不忍睹。而他先前还曾为湘军写过一首《爱民歌》…,可见其仁义爱民是虚伪的说辞。

 

 

读第十四篇《鸿蒙开》有感

 

七律:赞贺兰山岩画(新韵)

 

贺兰屏障护银川①,岩画史诗入眼帘。

鹿马人羊图数万,剥蚀损毁存五千②。

传承远古无声剧,见证人文有像刊。

揭示鸿蒙趋雅化,中华根脉载流源③。

 

注释①:银川在此文中概指银川平原。②:岩画中的鹿马人羊等个体图像原本有数万个,经过几千甚至上万年的风刀雨剑的剥蚀损毁,现今仅存五千余组图像。③:在贺兰山口有一幅古老岩画,刻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尾部相交的图像。这与《山海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华夏人祖之说如出同源。

 

 

读第十五篇《生生之为易》有感

 

七律:概说《周易》(新韵)

 

华夏国学源易经,阴阳生化演无穷。

乾坤一统合德性,卦象万千涵世宏。

知几见微能预测①,乘时审势待机行②。

三才契构共同体③,元典聪察哲理明④!

 

注释①与②:“知几”、“乘时”都是《易传.系辞》中的词汇。“知几”是见微知著之意,可预测世事之玄机;“乘时”则是把握时机之意,谓之审时待势而动。

③:《周易》把整个宇宙分为天、地、人三大构素,称为“三才”,互相感应;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界构成“命运共同体”,强调“天人合一”,即天道与人道、天文与人文的和谐统一。④:元典,是代指最初(最早)的典籍,《周易》即是我国最早的教人认识世界与社会、预测事势、趋吉避凶、具有哲学理念的典籍;我们的传统文化基本上都源于此典籍,故而被称为“元典”。

 

  

读第十六篇《尽信〈书〉不如无〈书〉》有感

 

七律:读史需设疑(新韵)

 

尽信史书存弊端①,誉人增美毁人添②。

述贤讳过驳浮杵③,曲笔饰尊西狩尴④。

义理实情孰取舍⑤,思维推断近还原。

研究史料需疑问,忖度时局求本然。

 

注释①:孟子在阅览《尚书.武成》时,提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论断。这里的《书》是指《尚书》,它是我国史上最早的史料文献汇编,收集了虞、夏、商、周各朝代的诰文和大事记。②:东汉王充在所著的《论衡.艺增》中指出:“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讲恶没其罪。”。③与④:古人有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之规,这就是孔夫子修订《春秋》时所谓的“曲笔”。

⑤:古代史料,存在着“义理正确”与“事实正确”这对矛盾,故而史官需视情而取舍;有时为义理的正确而隐藏实情。

 

 

17、读第十七篇《广陵散》有感

 

七律:慷慨悲凉说魏晋(新韵)

 

魏晋朝纲兴替繁,世家贵胄揽枢权。

玄佛泛起儒学退①,名士潜身鄙做官②。

避祸七贤宁买醉③,三曹诗赋辟文泉④。

建安风骨今犹颂,唯叹广陵散曲湮⑤!

 

注释①与②: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最混乱、但思想最解放、精神上比较自由的时代。朝廷重才轻德,权贵操纵国是,文人鄙视名利、不愿为官;儒学滞退而老庄玄佛诸教泛起。那是一个思潮湧动、立异标新的时代。③:七贤是指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他们不满司马昭的政权,不愿为官,以饮酒为乐,以此表达对当权者的蔑视与反抗;也因此遭到当政者的迫害。④:三曹是指曹操、曹丕与曹植父子三人。他们都是当时的大文学家,思想解放,鄙视旧俗,倡导新的文风,被称之为“建安风骨”,对后世的诗赋文风影响深远。⑤:“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是反抗司马政权最坚决的斗士,最终被当政者杀害。临刑前他索琴抚曲《广陵散》,并说这是一位同游的老先生教给他的,并嘱咐他不可再转教他人。在场听曲者被琴声感动,皆掩面拭泪。嵇康一死此曲失传。

 

 

读第十八篇《诗词密码》随感三首:

 

.诗言情志(新韵)

 

旧体诗词意境深,抒情言志乃心音。

构思奇妙存高远,形象鲜话入画真。

叙事寄怀兼述理,评今论古和朋昆。

前贤佳作宜多诵,最忌堆编无病吟!

 

.概说格律(新韵)

 

诗词格律纸一张,若肯研习定哓詳:

平仄相隔多偶数,句间粘对细思量。

孤平重韵勿容犯,三仄三平尾必防。

对仗遣词分类辨,新声古韵著华章。

 

.简述技巧(古风)

 

高屋建瓴意笔先,形象思维寓于言。

琢句炼字凸诗眼,起承转合善谋篇。

比喻夸张烘渲染,含蓄蕴藉妙双关。

叠字互文巧用典,谙谐格律韵自然。

 

  

读第十九篇《联趣》随感七绝三首:

 

其一

先生自幼拜塾师①,饱览诗书诸子辞;

信手拈来皆妙笔,义乌题骆誉名驰②。

 

其二

楹联精巧本源诗,对仗分门甄选词;

平仄协调旋律畅,镶名用典更添姿。

 

其三

诗词联对讲协音,何必陈规守佩文③?

现代四声无入字④,倡推新韵利兴群。

 

注释①:王充闾先生自幼入私塾,拜辽西名家刘璧亭为师,读传统国学八年,尽览经史子集,为其成就我国当代文学大师而筑下了坚实的根基。②:指其为义乌市的骆宾王纪念堂题写的楹联。③:即《佩文韵府》,这里也概指以前的各种韵书。④:我国于1958年颁佈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取消了古代汉语四声(平上去入)的旧读音,推行新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新拼音;把原有的入声字分派到平上去的三声之中。但当代人学的是现代汉语拼音,不会辦别派入平声字里的原入声字;所以中华诗词学会组织专家依据汉语拼音的规则编撰了《中华新韵》、《通韵》等新韵书,以便于当代人及后人学诗选韵。这也是促进我国音韵学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

 

 


读第二十篇《姓氏文化》随感:

 

七律  姓氏文化重礼仪(新韵)

 

国学积淀孕民俗,姓氏渊源上古出。

血脉传承存寄寓,名称字号表相符。

五伦十义恭尊长①,六故三亲宜雅呼②。

敬讳分明休错谓,家人外客礼仪殊!

 

注释:①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②三亲:即指宗亲、外亲、妻亲;  六故:指父、母、岳父、岳母、自己、妻子等六方面有交情的熟人。三亲六故一般不作具体所指,而是概指亲朋好友。

 

  

读第二十一篇《座次格局》随感:

 

七律  座次明礼节(新韵)

 

中华礼制溯周源①,座次安排窥一斑。

宗庙尊卑昭穆位②,朝廷论职列金銮。

民间序齿别先后,官场贬谪称左迁③。

今尚中前尤崇左④,西方敬右忌十三⑤。

 

注释①:我国礼制源于周朝。周公旦作《周礼》,它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② 昭穆,是古代的宗法制度。它规定了宗庙中的神主(灵位)排列次序(亦包括他们在墓地里墓穴的排序)。始祖居中;以下按父子的辈分排列为昭穆;昭居左,穆居右。周以后稷为始祖,后稷后的第一代为昭,第二代为穆。以后的第三、第五、第七代,以至下推于任何奇数代,皆为昭;第四、第六、第八代,以至下推于任何偶数代,皆为穆。③我国古时各朝代崇左崇右并不一致,例如战国时代秦崇右而楚崇左;春秋至秦汉时以崇右为主流;隋唐两宋始尚左;元代又复尚右,明清又复尚左。这只是大体情况,并不尽然。后人认为尚右于前,尊左在后。④我国近代始,对于尊右还是尊左逐渐有了统一的认识,公认为:前为尊,后为次;中为尊,侧为次;左为尊,右为次。⑤西方社会与我国不尽相同。他们主张女士优先,以右为尊;并且忌讳第十三位座次以及13这个数。

 

  

读第二十二篇《三峽气象》随感

 

三峽行吟六首(新 韵)

 

1.七绝:瞿塘峡

 

江出奉节迫夔门,峽锁瞿塘流啸奔。

扼守巴东吴楚惧,峰奇水浩摄人魂。

 

2.七律:白帝城怀古

先主托孤在此城,诗仙顺水下江陵。

公孙称帝域名改,杜甫豋台诗句铭。

诸葛难撑西蜀运,吴兵大火毁连营。

汉朝庙宇今安在?殿奉明良好弟兄!

 

备注:白帝城原名子阳城,因西汉王莽旧臣公孙述在此守备,他传言白龙现身而自称白帝,之后便改了城名。杜甫的《豋高》诗亦作于此处,并被誉为唐诗七律第一诗。白帝庙中原先是供奉公孙述的塑像,后人因其追随王莽叛汉而将其毁掉,换上了刘备关习张飞及诸葛亮的塑像,并题有"明良殿“的扁额,以褒奖所供四人君明臣良之品格。

 

3.七绝:巫峽

 

云遮雾绕隐真容,百转长峽雨后晴。

十二奇峰皆秀丽,宛如人在画中行。

 

4.七绝:神女溪

 

黛翠神峰溪水清,急流深谷小舟轻。

山茶草药原生态,绝壁悬棺藏洞中。

 

5.七律:三峡工程

 

钢凝巨坝锁江腰,湖若镜涵云影漂。

电站轰鸣输动力,船闸起落水梯桥。

工程繁浩诚枢纽,蓄泄激流任控调。

神女惊悉奇迹现,毛公遗愿慰今朝。

 

6.七律:三峽人家

 

依山傍水楚人家,楼外村姑笑敬茶。

风鼓乌篷轻撒网,江如湾月映峰峽。

昭君故里听橘颂,屈子家乡歌对答。

袅袅炊烟鹅戏水,神仙居此种桑麻。

 

 


读第二十三篇《徽文脉》随感:

 

七律  也说微文脉(新韵)

 

徽山峻秀水朦胧,谢朓诗格创永明①。

筑起名楼吟意绪,招徕俊逸隐宣城。

青莲子美互倾慕②,元稹乐天文脉通③。

谁谓文人矜善己④,古今诗赋总关情!

 

注释①:谢朓是南北朝时代的山水派诗人,擅写五言诗,与沈约共同开创了“永明体”五言诗体裁,奠定了格律诗的基础格式诗仙李白最推崇谢朓的诗篇,并在此楼多有吟咏,还多次来宣城寻访谢朓的诗踪。②: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字子美。他们互相倾慕对方的诗才,并且都入梦吟诗寄托思念,成为诗坛中的千古佳话。③:唐代诗人白居易(号乐天)与元稹也是心心相印的诗友,他们的诗作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可以说李白与谢眺、孝白与杜甫、白居易与元稹的文脉是相承的。④:自古有“文人相轻”、“文人善己”的说法,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有文人"善于自见、轻人所短”的论述;王充闾先生在《微文脉》一文中亦有描述,但也言说实不尽然。

 

  

读第二十四篇《江南传奇》随感:

 

七律  读王充闾先生《江南传奇》有感(新韵)

 

江南古镇久闻名,商贾云集信地灵。

同里滨湖河网曲,周庄环水物流通。

任生隐退修园逸①,沈富夸财犒赏坑②。

宁效思鲈张翰智③,不为蹄脍万三蒙④!

 

注释①:晚清武官任兰生,官场失意退回同里,修建豪华园林名曰“退思园”,养性闲居 ,颐享天年。②:沈富即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号万三,乃周庄富豪,富可敌国。其人虽生财有道却不谙政治,炫富媚君,拍明太祖朱元璋的马屁,献“龙角”、出资修南京城墙,还犒赏三军……,朱元璋疑其有反心而治罪欲诛之,马皇后说情免其死罪,发配云南客死他乡。③:此乃典故。西晋文学家张翰,性情豪放,因喜悦他人琴声而随之远游不辞别家 ;当官后又因思念家乡名肴“莼菜脍鲈羹”而擅离职守,归乡食莼鲈被解除官职。后人将此故事称为“莼鲈之思”。

④:此亦用了“万三蹄”的典故。“万三蹄”乃周庄沈府三大名菜之一,就连明太祖朱元璋也慕名来沈府品尝并赞不绝口。沈万三以此献媚皇上,并做出许多出格之事,其蒙昧之举招来杀身之祸,既可悲又可笑。

 

  

读第《国粹》第二十五篇《古晋北》随笔

 

七律·读《古晋北》怀古

 

自古兵家争晋北,鸣镝遍野雁门关。

贿阏脱困刘邦险①,被陷突围杨业捐②。

造像云冈绝世伟,悬空宝刹万民瞻。

玄珠国粹珍维护,要塞雄浑永续传。

 

注释:①汉初,高祖刘邦帅军征讨匈奴,匈奴单于冒顿初败,之后便示弱诱汉军追击,高祖急功,便亲帅小股部队追击,至白登山被匈奴大军包围。谋士陈平献计:以金银珠宝贿赂匈奴单于冒顿的皇后——阏氏,请她说服冒顿撤围;冒顿考虑到难以灭汉,不如撤兵见好就收,刘邦因此侥幸脱险。②杨业乃北宋代州守将,勇猛善战,被契丹人称为“杨无敌”。金沙滩一战他因为儿子(杨七郎)得罪顶头上司潘美,潘美设陷使杨业陷入重围,且见死不救,致使杨业被俘捐躯。

 

  

读《国粹》第二十六篇《凉山云和月》随笔

 

七绝五首

 

其一:凉山入汉

 

武帝遣蒙使夜郎①,文君卖酒苟西昌②。

相如拟赋抚彝众③,自此凉山入汉疆。

 

其二:景美月华

 

群峰耸峙涧川深,邛海风清月摄魂。

兹莫织毡升桂殿④,雨中螺髻景迷臻⑤。

 

其三:走婚异俗

 

母系摩梭俗走婚,两情相悦爱纯真。

生儿怎晓谁为父,不恋钱权只恋人。

 

其四:汉彝同根

 

汉彝兄弟本同根,封建岐压酿悖伦。

五月渡泸降孟获,孔明抚慰众归心。

 

其五:彝海结盟

 

红军征战过羊坪,彝海丹刘歃血盟。

智策疏通决胜路。结局殊与翼王同⑥。

 

注释注释①蒙代指唐蒙,曾出使夜郎。②西昌古称邛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曾在此地卖酒。③汉武帝派遣司马相如为特使,前去宣抚因唐蒙修路横征暴敛而闹事的夷众。相如写就《喻巴蜀檄》,平息了众怨;而后武帝又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全权署理“西南夷”事务。④传说中的彝嫁姑娘名叫兹莫领扎,她心灵手巧,织出的毛披毡花草蜂蝶栩栩如生;就连月宫仙子也拜她为师,请她到月宫里教仙女们织毡和弹月琴。⑤指西昌城外的螺髻山,此山景色绝美。⑥指太平天国时期的翼王石达开。

 

  

读第《国粹》第二十七篇《丝绸之路》随笔

 

七律·读《丝绸之路》感怀

 

广袤南疆漠野茫,丝绸旧道焕仪妆。

古城湮灭新城矗,沙海翻出油海狂。

肉串袭人抓饭美,甜梨适口烤馕香。

张骞玄奘留遗迹,扈特东归辟故乡①。

 

注释①土尔扈特部本是清代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因其与准葛尔部首领失和,便率其所部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自成独立的游牧部落,在那里生活了一百四十多年。后来实在忍受不了沙俄极端的欺凌与压炸,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十七万族人决意东归。他们浴血奋战,冲破沙俄帝国军队的层层围追堵截,历时半年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到达新疆时族人仅剩下七万余人。清廷安排他们定居于南疆的库尔勒一带。

 

 

读王充闾先生《国粹》第二十八篇《贤母品格》随笔

 

七律:赞我国古代四大贤母

 

成就圣贤皆有因,首功当让好娘亲。

择邻教子断机杼①,截发退魚筵礼宾②。

节俭仁慈非苟世③,懿行报效字铭身④。

崇德尚育常垂范,万古流芳颂母恩!

 

注释①:战国时期孟轲(亚圣)之母仉氏教子的故事。②:晋代名将陶侃之母湛氏教子的故事。③: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之母郑氏教子的故事。④:宋代抗金名将岳飞之母姚氏教子的故事。

  

 

读《国粹》第二十九篇《邯郸道》随笔

 

七律:邯郸故事多

 

古来燕赵多侠士,仗义侯赢报信陵①。

老妪杀胡凭智勇,民丁上马即雄兵。

卢生梦警邯郸道②,桀骜廉颇肯负荆③。

成语之乡何自荐④,墨儒相辅亦相融⑤。

 

注释①:侯嬴是战国时期的侠士,赵国的信陵君请他来帮助完成大业,候嬴献上“窃符救赵”之计;但因自己年迈不能随主人上阵杀敌,侯嬴便于信陵君出征时拨剑自刎,以死相报知遇之恩。②:卢生是《黄梁梦》故事中的主人公,这则故事记载于唐代文人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里面。③:此处借用了《将相和》的典故。④:邯郸是我国成语之乡,例如“邯郸学步”、“围魏救赵”、“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南辕北辙”、“奇货可居”等都出自邯郸。⑤:义士游侠多是墨子的门徒,后来又接受了儒学的思想,使“仗义行侠”与“兼济天下”的理念并存,从而也造就了燕赵之士的慷慨悲壮的人生。

 

 

  

读王充闾先生《国粹》第三十篇《隐士》随笔

 

七律:诌议隐士

 

史上神洲隐士悠,沽名养性各千秋。

子替待价终南匿①,避祸严光钓濑流②。

弘景山中称宰相③,许由洗耳远王侯④。

而今盛世惜才俊,祈愿英贤匡九州。

 

注释①:即唐代诗人卢藏用,字子潜。他考中进士后,为了更快地爬上高位,刻意隐居终南山,沽名钓誉。之后果然得到朝廷的重用。他这种投机行为被讥为“终南捷径”,遗为笑柄。②:严光即严子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的好友。他不愿为官,多次推辞了刘秀的聘请,最后隐居于富春江的七里泷,并且经常垂钓于此;此地被后人称为“严陵濑”。③:陶弘景是南北朝时的隐士,他人在山林却心系朝廷。梁武帝多次请他出山都被拒绝,但梁武帝向他咨询却总有回应,因而被称为“山中宰相”。④:许由是上古尧帝时代的隐士,他屡拒官禄,隐于箕山。尧帝派人来相请,许由则在颖水之滨洗耳,以示自己不愿闻听此类言语。

 

 

 

读《国粹》第三十一篇《文明融合》随笔

 

七律:读《文明融合》随感

 

白山黑水女真兴,铁骑三千夺宋京。

淳朴民风失渐弃,奢靡骄惰遂攀升。

金廷仿效中原令,夷汉文明异化同。

并蓄兼收成一统,野蛮终被雅潜融。

 

 

 

读《国粹》第三十二篇《家天下》随笔

 

七律:家天下的弊端

 

上古君王唯任贤,夏朝禹位始家传。

优先嫡长德才次,争储频生骨肉残。

玄武伏兵兄弟死①,逼宫靖难叔侄煎②。

政权兴替循规律,天道轮回柜枉然!

 

注释①:指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杀死了其兄长李建成(太子)及弟弟李元吉,自己豋上了皇位。②:明太祖朱元璋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不幸朱标早逝,太祖想立干练的燕王朱棣为储,但群臣反对,说朱棣本庶出,其上还有两兄长。太祖遂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太祖驾崩后,朱棣以“清君侧”为由,发动“靖难之役”,将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自己当上了皇帝。

 

 


读《国粹》第三十三篇《情是何物》随笔

 

《情是何物》读后感

 

遗山质问情何物①,赶考途中赋雁丘。

国故悲歌梁祝传,莎翁经典罗密欧。

宁为真爱求同死,不做违心积怨俦。

相恋纳西双殉逸,云杉坪里续风流②。

 

注释①:金朝末代诗人元好问,号遗山。他十六岁便赴京赶考,途中遇猎人射杀了一只雁,而另一只雁悲鸣盘旋不止,最后触地殉情而亡。元好问买下这两只雁,垒石成冢,号为“雁丘”。遂以此为题材,填了一首词,即《摸鱼儿.雁丘》,起首一句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②:相传纳西族青年男女相恋受阻后,就相约去玉龙雪山附近的“十二欢乐坡”跳崖殉情。经考证十二欢乐坡就是玉龙雪山的云杉坪,现已辟为景点之一。

 

 

 

读《国粹》第三十四篇《科举》随笔

 

七律:也说科举

 

科举选贤千载传,实为君主设牢监。

夺心仿效熬鹰法,禁锢高悬训狗鞭。

范进中得疯溃妄,九图望榜喜跌残①。

前朝凭此驭文士,培养奴才护政权。

 

注释①:清朝顺德的秀才梁九图,考后觉得自己答题很棒,遂于发榜时把梯子架在贡院的榜墙上等着看榜。发榜时先从第六名开始往前念;当听到有人念出“第一名梁九图”时,九图喜得手舞足蹈(忘了站在梯子上),便摔了下来,成了残废之人。

 


 

读《国粹》第三十五篇《历史周期律》随笔

 

七律  读《历史周期律》感怀

 

例举清朝细品评,十三遗甲起雄兵。

一宗三祖拓疆速①,五岳八荒尽扫平。

寸草为标思训戒②,儿孙不肖致国倾。

兴亡难违周期率,照鉴明君重守成!

 

注释①:指清朝的太祖奴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以及清太宗皇太极。②:清圣祖康熙为警训子孙守成不失寸草,遂把36根一寸长的草棍插入景泰蓝小罐中,叫人每天数验一次,借此告诫后人不失寸草。

(作者为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理事、研究员、著名诗人。)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