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充闾

《庄子全传》中的三重精神越渡

【 字体:
2025-08-24 10:37:48  阅读次数:33 次

《庄子全传》中的三重精神越渡

 

曲笑范

 

当庄子笔下那只“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掠过两千年的思想长河时,王充闾先生以《逍遥游——庄子全传》为舟楫,载着现代读者驶向那片深邃的精神海域。这并非一部尘封于故纸堆的考据之作,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在文化断层上重构精神家园的壮举。王充闾以其史家之智、诗人之与哲人之思,在庄子思想的青铜器上擦出照亮现代灵魂的火花。

 

破壁之一:文体的越界与思想的熔铸

 

王充闾率先打破了学术与文学之间的无形壁垒。我们看见传统哲学研究常陷入概念迷宫,而文学传记又易流于肤浅。王充闾选择了一条荆棘与鲜花并存的小径——以诗性哲思为舟,以文化散文为楫。书中没有冰冷的概念堆砌,而是将“齐物论”化为对一片秋叶飘零的凝视,将“心斋”融入月下独坐的澄澈体验。当解读“庄周梦蝶”时,王充闾不纠缠于哲学史上“物化”概念的争辩,而是描绘那场迷离梦境如何消融了主客界限:“蝶翼的震颤与庄周的心跳同频,物我的藩篱在薄如蝶翼的晨光中悄然溶解。”他将抽象的“道”转化为汩汩流淌的生命溪流,将玄奥的“无待”诠释为心灵卸下重负后的轻盈飞翔。这种文体越界的勇气,使庄子哲学从高阁走入人心,在文学意象的沃土中重新生根发芽,让艰深的思想获得了可触可感的温度与呼吸。

 

破壁之二:古今的对话与困境的审视

 

王充闾的超越之处,更在于他让庄子的目光穿透历史烟云,犀利地审视着当代人的精神困境。他敏锐地指出,现代人追逐的“自由”,常陷入更大的“有待”——对财富的焦虑如影随形,对名望的渴求永无止境,对速度的迷恋使人疲惫不堪。王充闾借庄子之口发出诘问:“当手机屏幕成为新的‘监河侯’,我们是否正以灵魂的自由换取粟米的枷锁?”书中对“庖丁解牛”的解读尤为震撼:庖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技艺,被王充闾升华为对抗现代职场异化的寓言。他写道:“庖丁手中的刀,游走于筋骨的缝隙,如同智者之思穿越世事的迷障。当‘技’臻于‘道’,重复劳作不再是生命的消耗,而成为与宇宙韵律共舞的仪式。”这无疑为被工具理性挤压得喘不过气的现代人,指出了一条通往“游刃有余”的可能路径。这种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让庄子的智慧不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成为照亮现实迷雾的灯塔。

 

破壁之三:生死的参悟与永恒的追寻

 

面对人类终极命题——死亡,王充闾借助庄子思想,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精神越狱。他浓墨重彩地书写庄子鼓盆而歌的惊世骇俗,并非鼓吹冷漠,而是揭示其背后对宇宙大化的深刻体认:“当世俗的泪水汇成悲伤的河流,庄子却站在岸边,看到了生命在死亡中回归本源的壮阔旅程——如同溪流奔涌入海,个体消逝,却汇入永恒。”王充闾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庄子对亡妻的悼念,指出其鼓盆而歌的实质是“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的宇宙情怀,是超越个体悲欢、融入大化流行的至情至性。他阐释“坐忘”与“心斋”,将其升华为现代人对抗死亡焦虑的精神操练:“‘忘’非逃避,而是澄澈心镜,照见生死不过是‘气’的聚散流行,从而在有限中触摸无限,在无常中安顿此心。”这种对生死的诗性超越与哲学安顿,为沉溺于存在焦虑的现代灵魂提供了一剂清凉解药。

 

思想的青铜器:文体价值与当代回响

 

当三重破壁在王充闾笔下定格为漫天星屑,一部思想的“青铜器”已在精神的熔炉中悄然成型——它是破壁的勋章,更是照亮迷途的火花。这里有方法论的创新,思想价值的转化,哲学境界的升华即揭示了其当代意义。

王充闾的语言艺术本身便是一场逍遥游。他的文字如“卮言”般曼衍流淌,既有青铜器铭文般的古朴厚重,承载着思想的千钧之力;又如行云流水般恣肆灵动,充满诗意的光泽。他善用精妙的譬喻:“庄子的思想如老树虬根,盘踞于华夏精神的岩层深处”;营造深邃的意境:“濠梁之上的那场鱼乐之辩,涟漪荡漾千年,仍在叩击着人类认知的边界”。这种“学者散文”的文体高度,使《逍遥游——庄子全传》既成为理解庄子的津梁,其本身也成为值得品读的文学经典。在当下信息碎片化、思想浅表化的时代,王充闾对古典的深度耕耘与创造性转化,犹如在喧嚣中开辟了一片沉思的净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树立了标杆。他对精神自由的执着叩问,直指消费主义与技术理性双重挤压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具有强烈的当代启示意义。

王充闾的《逍遥游——庄子全传》是一场震撼人心的三重精神越渡。它以文体的破壁熔铸思想,让古老的智慧重焕生机;以古今的对话照亮现实,为迷途的现代人提供方向;以对生死的超越寻求永恒,安顿漂泊的灵魂。这部著作不仅是通往庄子世界的精妙地图,更是一面映照我们自身精神困境的明镜,一部为喧嚣时代寻求心灵自由的启示录。当我们合上书页,那只由北冥飞向南冥的鲲鹏,已悄然栖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湖之上,它的每一次振翅,都在提醒我们:真正的逍遥,或许始于对心灵枷锁的觉察,成于在万丈红尘中守护那片精神的“无何有之乡”。

    意犹未尽,漫咏六首七绝足成之:

 

逍遥漫咏

                              

其一

墨痕初映北冥潮,一翅扶摇破九霄。

非是竹书囚蝶梦,砚山深处养飞雕。

其二

秋水濠梁岁月迢,今人犹辨乐鱼谣。

庄生妙笔惊千古,淬取遗章作玉箫。

其三

拆骨为薪燃旧桎,蝶飞成刃斩尘嚣。

莫言人无鹏路,自渡逍遥即浪桥。

其四

洞明齐物参生死,歌罢鼓盆星汉遨。

坐忘非关逃世远,澄怀始见月轮高。

其五

谁言古道没青霄? 码化星槎渡鹊桥

且向逍遥窥大境,宏篇织就九霞娇。

其六

庄心皎皎映天潮,早悟逍遥胜宝绡。

万卷南华皆茧缕,织成云海任浮漂。

 

 

 

曲笑范,女,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营口市滨城诗社副社长。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