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充闾

关于《寄王充闾先生十首》的解析

【 字体:
2025-08-24 10:57:47  阅读次数:54 次

关于《寄王充闾先生十首》的解析

 

 

 

王充闾先生,当代中国之文学巨擘、学术泰斗、诗词翘楚。我忝为充闾文学研究中心之研士,于先生之鸿篇巨制,无不披览,亦尝撰文以抒己怀。《寄王充闾先生十首》,乃寄赠之诗篇,聊表景仰之情,亦抒己心之感慨。为便读者赏析,我特作简要之解析,以资参考。

 

潇洒风仪属好官,凛然气透古松寒。

长歌不拟《长杨赋》,博学堪轻博士冠。

无事看云遐想易,有情执笔静心难。

已忘多少青灯夜,摇落星辰碧落宽。

 

简要解析:

1. 潇洒风仪属好官,凛然气透古松寒。这两句是赞美充闾先生的风度和气质。说他举止潇洒,风度翩翩,是一位好官;他的气质像古松一样坚韧不拔,给人一种寒意,显示出他的威严和正直

2、长歌不拟《长杨赋》,博学堪轻博士冠。"长歌"表达深沉的情感或远大的志向。《长扬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扬雄。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辞藻华丽和对仗工整。这句诗意思:长歌并不打算模仿《长扬赋》的风格或内容。这里表达充闾先生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博学堪轻博士冠"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学问广博到可以轻视博士的头衔。强调充闾先生的学识渊博,甚至超过了那些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这里的“堪轻”意为可以轻视,但并不是贬义,而是指超越了某个标准。

这两句诗用来比喻充闾先生的文才不亚于扬雄,他的作品不逊色于《长扬赋》;他的博学足以轻视那些博士的学位,也就是说他的学问深厚,不输给那些拥有博士学位的人。

3、无事看云遐想易,有情执笔静心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在无事的时候,充闾先生望着天空的云彩,遐想联翩是容易的;但一旦心中有情,想要静下心来执笔写作就变得困难了,反映了充闾先生内心的矛盾和写作的艰辛。

 4、已忘多少青灯夜,摇落星辰碧落宽。这两句诗描绘了充闾先生勤奋学习的情景。他忘记了在青灯下度过了多少个夜晚,学习到深夜,星辰摇落,天空宽广,暗示了充闾先生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时间的投入。

整首诗通过对充闾先生的赞美,也间接反映了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表达了对学问和文学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丁鹤千秋去复来,长林振羽露飞埃。

倾心圣代怀家国,醒物春风拂汉台。

今古回思多感慨,死生叩问有余哀。

君胸不尽花番次,一一皆从腕底开。

 

简要解析:

1、丁鹤千秋去复来,长林振羽露飞埃。这两句用丁鹤(是鹤的一种,也可比喻高尚的人)象征充闾先生。说他像仙鹤一样,虽历经千秋却依然能往返于世间,不受时间限制。长林振羽露飞埃,形容充闾先生如同在广阔的森林中振翅高飞的鹤,即使是尘土飞扬也能超脱其上,显示出他的高洁和不凡。

2、倾心圣代怀家国,醒物春风拂汉台。这两句赞美充闾先生对国家和时代的忠诚和热爱。倾心圣代怀家国,表示他全心全意地忠于国家和时代;醒物春风拂汉台,比喻他的行为和影响力如同春风一样,能够唤醒万物,给国家带来生机和活力。

3、今古回思多感慨,死生叩问有余哀。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今古回思多感慨,意味着作者回顾历史和当下,感慨万千;死生叩问有余哀,则是在探讨生与死的问题时,感到无尽的哀愁。

4、君胸不尽花番次,一一皆从腕底开。这两句是对充闾先生的最高赞美。君胸不尽花番次,形容充闾先生的胸怀如同永远不会枯竭的花园,不断地绽放出新的花朵;一一皆从腕底开,指他的思想和文采如同不断绽放的花朵,每一朵都是通过他的笔端(腕底)展现出来的,出人意料,又美丽非凡。

整首诗通过对充闾先生的赞美,展现了本人对他的尊敬和对其人格、才华的钦佩。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历史、人生和生死的深刻感悟。

 

漫言四季各平分,一笔生花日日芬。

传世文章珍白玉,著身富贵淡浮云。

龙墩悖论清寒逼,凤篆挥来正气殷。

著述百千年未百,生涯更待续雄文。

 

简要解析:

1、漫言四季各平分,一笔生花日日芬。这两句诗赞美充闾先生的文学才华。漫言四季各平分,是指充闾先生的文学成就不受季节限制,始终如一;一笔生花日日芬,形容他的文才如同天天都能生出芬芳的花朵,意指他的文采飞扬,作品常新。

2、 传世文章珍白玉,著身富贵淡浮云。这两句继续赞美充闾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淡泊名利的品质。传世文章珍白玉,比喻他的作品如同珍贵的白玉,传世不朽;著身富贵淡浮云,指他对物质财富和地位看得淡薄,如同浮云一般,不以为意。

3、龙墩悖论清寒逼,凤篆挥来正气殷。龙墩指的是皇帝的宝座,悖论清寒逼,是在说充闾先生在文学上提出的独特见解或观点,给人以清新之感;凤篆挥来正气殷。凤篆是指华丽的书法,这里形容充闾先生的文风刚正不阿,充满正气。

4、著述百千年未百,生涯更待续雄文。这两句表达了对王充闾未来文学创作的期待。著述百千年未百,意味着虽然充闾先生已经有很多著作,但他的文学生涯还远未到达顶峰;生涯更待续雄文,期望他继续创作出更多伟大的文学作品。

整首诗通过对充闾先生的赞美,展现了我对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品质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文学创作持续繁荣的祝愿。

 

 

学养枝繁荫后昆,更从坟典扎深根。

殚精浮世思敦化,竭虑生涯岂苟存。

雅室瑶笺生气象,雄才玄理长精魂。

几经陵谷情无改,处处忧民重感恩。

 

简要解析:

1、学养枝繁荫后昆,更从坟典扎深根。这两句赞美充闾先生的学识深厚。学养枝繁荫后昆,意味着他的学问像茂盛的树枝一样,为后人提供庇护和指引;更从坟典扎深根,是指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深入研究了古代的经典文献,根基深厚。

2、殚精浮世思敦化,竭虑生涯岂苟存。这两句表达了充闾先生在世间的努力和追求。殚精浮世思敦化,指他在世俗世界中全力以赴地思考和推行教化;竭虑生涯岂苟存,表明他的一生都在深思熟虑,不会苟且偷生。

3、雅室瑶笺生气象,雄才玄理长精魂。这两句赞美充闾先生的文学才华和哲学深度。雅室瑶笺生气象,形容他的书房充满文雅的气息,他的作品具有非凡的气度;雄才玄理长精魂,指他才华横溢,对深奥的哲理有深刻的理解和表达。

4、几经陵谷情无改,处处忧民重感恩。这两句表达了充闾先生对民众的关怀和感恩之情。几经陵谷情无改,意味着无论经历多少变迁,他对人民的感情始终如一;处处忧民重感恩,指出他始终关心民众的福祉,并且对人民的恩情心怀感激。

整首诗通过对充闾先生的赞美,展现了本人对他的学问、人品和为民情怀的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的认同。

 

芝兰为佩宰官香,岂肯民氓安子桑。

一路簪缨山岳重,几程世事水风凉。

将军传里明宏志,紫塞光中论帝皇。

回首经行辽阔地,林阴渐已起甘棠。

 

简要解析:

1、芝兰为佩宰官香,岂肯民氓安子桑。这两句赞美充闾先生的品德高尚。芝兰为佩,意味着他如同佩戴着芬芳的芝兰(一种香草),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宰官香,指的是他作为官员的品德令人敬仰。岂肯民氓安子桑,表达了充闾先生不愿意只顾自己的安逸,而是关心民众的福祉。

2、一路簪缨山岳重,几程世事水风凉。这两句描绘了充闾先生的官途生涯。一路簪缨,指的是他作为高官显宦的身份,簪缨是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他的地位尊贵;山岳重,形容他的责任重大。几程世事水风凉,是指他在仕途中经历了世事的变迁和冷暖。

3、将军传里明宏志,紫塞光中论帝皇。这两句赞美充闾先生的抱负和才识。将军传里明宏志,是指他在政治上有明确的宏大志向;紫塞光中论帝皇,紫塞指的是边塞,光中是指他的才识在边塞地区(这里指境外)也被人称颂,甚至能够讨论帝王之事。

4、回首经行辽阔地,林阴渐已起甘棠。这两句表达了充闾先生对过去经历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回首经行辽阔地,意味着他回顾了自己走过的广阔天地;林阴渐已起甘棠。甘棠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好的政绩或恩泽,这里是指充闾先生的政绩逐渐显现,为民众带来了福祉。

整首诗通过对充闾先生的赞美,展现了我对他的品德、才能和为民情怀的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生活和事业的高度评价。

 

更是归帆卷海涛,敢从逆水奋长篙。

腾风早识骓千里,掠影惊闻鹤九皋。

赋尽楚云春梦窄,听阑越调管弦高。

斜阳古道千朝迹,断碣残垣感野蒿。

 

简要解析:

1、更是归帆卷海涛,敢从逆水奋长篙。这两句诗赞美充闾先生的勇气和决心。更是归帆卷海涛,意指充闾先生在人生旅途中即使遭遇困难,也能够勇往直前,如同扬帆破浪;敢从逆水奋长篙,描绘他在逆境中依然勇敢地努力前行。

2、腾风早识骓千里,掠影惊闻鹤九皋。第一句指充闾先生像骓马一样,有着远大的志向和能力,能够驰骋千里。骓是古代的一种马,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掠影惊闻鹤九皋,鹤九皋是指鹤在湖泽深处鸣叫,声音远播,这里比喻充闾先生虽然低调,但名声显赫,为人所知。

3、赋尽楚云春梦窄,听阑越调管弦高。第一句指充闾先生在文学创作上有着高超的技艺,如同描绘楚云的梦境一般,但他的抱负和理想却未能完全实现。听阑越调管弦高,是指他音乐的品味高雅,能够欣赏高妙的音乐(这里指高雅的理论及文学巨作)。

4、斜阳古道千朝迹,断碣残垣感野蒿。第一句描绘了一幅夕阳下古道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充闾先生经历的风雨。断碣残垣感野蒿,是指古碑断裂,城墙残破,野草丛生,这里用来表达对岁月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充闾先生的赞美,展现了本人对他的勇气、才能、名望和人生经历的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才德先生久撼吾,万泉汇出大明湖。

巨鱼在钓竿犹劲,灵凤栖篁贵不图。

东海扬尘曾几见,南山为寿岂空呼。

千秋典籍深滋濡,孕育春光一路铺。

 

简要解析:

1、才德先生久撼吾,万泉汇出大明湖。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充闾先生才德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才德长久以来深深地震撼着自己。万泉汇出大明湖比喻充闾先生的学问和德行如同众多细流汇聚成广阔的湖泊,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学识渊博和德行深厚。

2、巨鱼在钓竿犹劲, 灵凤栖篁贵不图。第一句是在说即便是巨鱼上钩,钓竿依然坚韧不屈。比喻充闾先生在面对重任和挑战时依然坚定有力。“灵凤栖篁”指的是凤凰栖息在竹林之中,“贵不图”意味着充闾先生像凤凰一样高贵,但不追求名利,保持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3、东海扬尘曾几见,南山为寿岂空呼。东海扬尘是成语,比喻极其遥远的事情,这里是在说充闾先生的成就和声望远播,如同东海扬尘一样罕见。南山为寿是成语,意为祝颂长寿,这里是在说充闾先生的贡献和影响是值得人们长久记忆和赞美的,不是空洞的呼喊。

4、千秋典籍深滋濡,孕育春光一路铺。第一句赞美充闾先生对经典文献的深入研究和对学问的滋养,他的学术成就如同春光一样滋养着后人。“孕育春光”比喻充闾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德行如同春光一样,为后人铺就了一条充满生机和希望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充闾先生的赞美,展现了我对他的尊敬和对其学术成就、人格魅力的钦佩,同时也表达了对学问和德行的推崇。

 

清韵东风上柘枝,高情未肯近瑶池。

青春凭在潮红际,白雪尤看岁晚时。

往事钟声回玉案,素怀月影冷金卮。

蘧庐犹继濠梁论,鱼兽蒿莱更与持。

 

简要解析:

1、清韵东风上柘枝, 高情未肯近瑶池。“清韵东风”来形容充闾先生的文风或品格,如同春风吹拂柘树(柘枝)般清新脱俗。“高情”指的是高尚的情感或志趣,“瑶池”则是指神话中的仙境。这句诗意味着充闾先生虽然品格高尚,但并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

2、青春凭在潮红际, 白雪尤看岁晚时。句是说充闾先生虽然青春已过,但仍然保持着一种年轻的心态,在学术上保持着旺盛的活力。“白雪”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或年岁的白首,“岁晚时”指的是年末或晚年。这句诗在说即使到了晚年,充闾先生的高洁品格依然不变。

3、往事钟声回玉案,素怀月影冷金卮。这句诗通过“钟声回玉案”的意象,表达了充闾先生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他的学术成就被人称颂。“素怀”指的是纯洁的情怀,“月影冷金卮”则是描绘一种清冷孤高的意境。这句诗在赞美充闾先生保持着纯洁的情怀,即使在孤独的环境中也能自持。

4、蘧庐犹继濠梁论,鱼兽蒿莱更与持。“蘧庐”是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濠梁论”指的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的辩论,这句诗意味着充闾先生继续着古代哲人的思想辩论。鱼兽蒿莱更与持。这句诗是在说充闾先生的思想和学说能够包容万物,无论是鱼、兽还是蒿莱(杂草),都能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得到相应的位置。

整首诗通过对充闾先生的赞美,展现了本人对他的尊敬和对其学术成就、人格魅力的钦佩,同时也表达了对学问和德行的推崇。

 

为官岂虑大行台,守正清心霁色开。

世事沧桑凭谁问,烟波云雨入鸿裁。

吟秋悲洒关河泪,探古寒依驿路槐。

不尽儒风催砚笔,焉输英绚子荆才。

 

简要解析:

1、为官岂虑大行台,守正清心霁色开。这句诗意为充闾先生为官不图虚名高位,不忧虑是否能在朝廷中占据重要位置(大行台是古代官署名,这里指高级官职)。“守正清心”表明充闾先生坚守正道,保持心灵的纯洁;“霁色开”则是形容其心胸开阔,如同雨后天空放晴。

2、世事沧桑凭谁问,烟波云雨入鸿裁。这句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意味着在沧桑变化中,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是非曲直。“烟波云雨”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鸿裁”指的是大雁的飞翔轨迹,这里用来比喻充闾先生能够从容应对世事的变幻。

3、吟秋悲洒关河泪,探古寒依驿路槐。这句诗是说充闾先生在吟咏秋天时,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感到悲伤,流下了同情之泪。“探古”指的是研究古代的事物,“寒依驿路槐”是形容充闾先生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不畏艰辛,如同在寒冷的驿路上依靠着槐树。

4、不尽儒风催砚笔,焉输英绚子荆才。这句诗赞美充闾先生的学识渊博,他的儒者风范激励着他不断挥笔创作。“英绚子荆”指的是古代才子荆轲,这里用来比喻充闾先生的才华不输给历史上的才子。

整首诗通过对王充闾先生的赞美,展现了我对他的为官之道、人品文风和学术成就的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沧桑多故岂邅回,植土棠丛宁受埃。

漫道一峰殊大岳,精成百卷筑高台。

五车学已胸中有,千载文从德上来。

三部曲章重开卷,惊闻大野响殷雷。

 

简要解析:

1、沧桑多故岂邅回, 植土棠丛宁受埃。这句诗意是尽管世事变迁,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沧桑多故),充闾先生并没有因此而徘徊不前(岂邅回)。“植土棠丛”是指充闾先生像种植海棠一样,在学术上扎根深厚,不受尘世的污染(宁受埃),保持纯洁和坚韧。

2、漫道一峰殊大岳, 精成百卷筑高台。这句诗意是不要轻视任何一座山峰,即使它不如五岳那样高大,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精成百卷”指的是充闾先生的著作丰富,他的学问和思想如同筑起的高台,坚固而崇高。

3、五车学已胸中有,千载文从德上来。“五车学”典出《庄子·天下篇》,指的是学问渊博。这句诗赞美充闾先生学识渊博,胸中装有丰富的学问。千载文从德上来。这句诗强调充闾先生的文学成就和道德品质是相辅相成的,他的文章是建立在深厚道德基础之上的。

4、三部曲章重开卷, 惊闻大野响殷雷。三部曲章指的是充闾先生的著名的“人文三部曲”,每一部都是值得重新翻阅的佳作。

惊闻大野响殷雷。 这句诗用“大野响殷雷”来比喻充闾先生的作品和思想在世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同雷霆般震撼人心。

整首诗通过对充闾先生的赞美,展现了我对他的学术成就、道德文章和深远影响的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在学术界的独特地位和贡献的认可。

总之,《寄王充闾先生十首》这组诗,将充闾先生的人品、官品、学品、作品及文学成就作了高度概括,体现了本人对充闾先生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从我内心发出的特殊感情。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