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谈充闾

先进文化之宣言 时代文学之旗帜

【 字体:
2011-07-18 10:53:10  阅读次数:1156 次

先进文化之宣言
时代文学之旗帜

——王充闾先生散文知略
 
刘连茂
 
    王充闾先生是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当代文坛的泰斗,他诗词文章,是真善美的宣言,先进文化的标志,是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旗帜。我荣幸地走近先生的文学芳苑,有志在时代先进文学的旗帜下,在充闾先生的文思感召下,成为当代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一、良师益友
    先生的为人、为官、为文都是我崇敬的榜样。
    我与充闾先生是在一九七五年底认识的。我当时在营口农学院政治系学习。开门办学,按照中央普及大寨县县机关整风的要求,参加了当时营口市委组织的市县联合调查组到当时的盖县机关帮助工作,担任农业系统的联络员。那时充闾先生是市县联合调查组办公室的领导,我们联络员第一次会议就是先生主持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便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会后就向有关人员了解这位领导的情况,知道先生是教师出身,做过报社编辑的青年领导干部。以后在两个多月的工作中,先生的科学求是的精神、认真严谨的作风、谦虚务实的态度,睿智博学的才华使我由衷钦佩,引为榜样。从先生和有关领导干部群众身上,学到了学校里和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宝贵知识,也为我不断前进产生了恒久的动力。后来,先生不断晋升,我则由于思想的单纯和激进,在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时受到了挫折。再次见到先生时是一九八三年夏天一个中午在去县委食堂路上。那时先生已经是营口市委领导。先生关心我的工作安排,询问我的基本情况,亲切鼓励我好好工作。表现出领导、老师和长者的风范。之后,先生职务不断提升,走到省委领导核心。我默默地关注先生的发达,偶尔在报刊上看到他新美的文章,都认真学读领会。美好的印象一直在延续和深化。但是,我对也很局限,只感觉先生的文章好,没注意到先生在文学上的成功建树。记得后来一次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先生在越南凭吊王勃墓后写的《千载心香域外烧》的文章,既受到很大的震撼,也没有感觉更大的奇怪,因为这样的文章先生是不需要秘书写的,秘书也写不出。先生的学识,只要为文,一定是文华灿烂的。期间,也知道先生对营口文化事业,特别是诗词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导师和主帅的作用,对当代文学发展直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004年,我们盖州市诗词学会换届,同时出版《盖州诗词选》,出于仰慕心情和先生的诗词旗帜作用,我们请先生题词。先生用书法题写了一首七绝:

贺盖州诗词选出版
珠蕊琼花满卷收,钩沉续断展鸿猷。
瑶编可抵连城璧,胜业文化说盖州。

  当我从先生秘书手中接到先生的锦文墨宝时,心中异常感奋。他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鼓励和指导,至今我们作为盖州诗词学会的指导方针。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对先生著读得不够,当然先生对自己不作包装和宣传有关,也因为现在的炒作之风盛行,对文学没有多大信心,也是因为我囿于当代文坛上好的作品不多的版面认识,认为现今一些所谓的新时期的文学,形成了一种虚浮浅薄自私狭隘的浊流,有的作品让人反感,有的作品不屑一顾。因此也没过多地关注文坛作品,更没有想到先生辛勤为文,著述颇丰。只知道先生是全国散文评审委员会主任,也认为这是先生的地位和学识所然。2008年底营口市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会议,我们又一次见面。会前我争取时间与先生汇报工作与交淡,会上又聆听他的讲话。又一次感受到先生的深邃思想、渊博学识和亲和的魅力,认为先生是一位是官德高,学识高的大家。出于对先生的崇敬,我在为大会制作的书画作品中,书写了一首七绝诗的条幅:

《王充闾颂》
王业夙躬惠万民,充盈文采日图新。
闾墀大雅称华夏,颂曰辽东第一人。

    先生鼓励我的进步,这几年也努力按照先生引导的目标前进。前些天听品毅先生说我们成立王充闾先生散文研究会,我很振奋,这是我们充闾家乡热爱文化人们和文化工作者的崇高事业,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使命和责任。这些天结合工作学习,我借助网络媒体认真地潜心学习研读先生的文章。好象脉博与先生一起律动,情境与先生一同感悟。先生的形象更加崇高和美好。今年春节后,我去上海参加了一个诗词会议,期间专程观瞻了中共一大会址、孙中山、宋庆龄、鲁迅四个纪念馆。我感觉,先生是当代大师级的文化旗手,鲁迅式的文化泰斗。今日之文坛,无人可与先生齐肩比列。对先生的定位,不能用一般学者专家的尽度和标准来定位,应该用时代先进文化的坐标,用中华文化的历史坐标来定位。不是南北地域的区分,也不仅是散文体裁的问题。我为我们辽东文化而自豪,为当代中华文化成就而骄傲,更为中华文化的未来而兴奋。
    二、文学瑰宝
    我们仰慕高山,高山是由若干土石堆成;我们赞叹大海,而大海是由无数的水滴合成。而充闾老师的文学作品,这里以散文为主要对象,就是当代一座散文一览群山小的高峰,是当代文海中吸纳百川包容古今的大洋,是大美文学的标志。这其中组成的要素,就是他的哲智的思想,他的渊博的学识,他的高超的艺术,更是进取意志,奉献的情怀。发人真情,催人善举,给人美感,令人震撼,使人崇敬。
    ——真文以哲,哲睿的思想品质。充闾先生散文学习研究,首先是从先生的精神境界认识。高深的思想境界是美好文章的心灵动因,人是自然界的恩赐,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生灵。走向自由王国,提升自身素质,实现人的自我解放是人的社会逻辑。不断地追求和创造真善美。创造人类的生活物质条件,创造美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人际关系、社会制度。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则是扬明弃暗,鉴古知今。有的读者说的好,读了充闾先生的文章,很难说他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也很难说是散文家还是诗人。他说:写散文和写诗一样,眼光、胸襟、视角,起着决定作用。他的散文有哲学蕴涵。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命运的思考、人生的认识、人性的发掘。《龙墩上的悖论—中国皇帝命运大思考》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历史,人生。帝王不是主宰,但是历史主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往往成为历史的反面教员,对帝王的认识,是把握历史逻辑的重要契机。历史上先进阶级的代表走上统治地位后,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新兴阶级的利益,其政策相对具有进步意义,因此,往往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由于剥削阶级无法逾越的历史逻辑,最终必定走向人民的反面和历史的反动,被人民革命的潮流所吞噬。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至今为止的统治阶级的革命,不过是争夺一把椅子。去推的时候,好象这椅子很可恨,一夺到手,就又觉得是宝贝了,而同时也自觉了自己正和这‘旧的’一气。”他还形象地说:“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他打比喻说,“这正如上海的工人赚了几文钱,开起小小的工厂来,对付工人反而凶到绝顶一样。”对于中国帝王的悲剧,王充闾先生将其称为 “历史的吊诡”、“人性的悖论”。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独特的锐利的历史眼光,犀利的笔法,向人们做了历史悖论的演示。揭示了这个看似奇怪,实则必然的历史现象的本质。使人们获得哲学的感悟,在所谓的散中,看到道。不仅给人以独特的艺术效果,更给人以理性的教益。同时,使人们从帝王身上受到启示。使表现对象从个别上升为一般。他说,说的是皇帝,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借鉴,像现实生活中的欲望、追求、价值取向、动机与效果、应然与实然、自由与必然,等等,几乎每时每日都能够碰到。
    他的写作,不满足一般的浅表层面,而是追求事物的美因,不满足于一般良知的疲劳信息,而是用心寻找和开掘新的源泉,发现和创造新的素材。从事物的表面表层深入到内核和机理,寻找事物的精灵。他意开一元,理鉴百家,思概千古,境括万里,并不囿于一般的疲劳文字和陈旧语言,拘泥于俗见陋识和习惯认知,常常能够发微探奥、鉴往知来,以奇特的视域,独到的思考、新颖的描述,发出前人所未发的顿悟与感受,从而启人心智。抒情散文,不仅停留在一般的情感上,而是提升到哲学层面的意义、意蕴、意理,由情入理,入木三分,绕梁三日。在《读三峡》的结尾,超出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进入《易经》中讲的那种“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先生文章从个别归纳到一般,启自对人的生存关怀,以个体的生命体验集点,通过对人的具体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对人的生命价值深入思考,寻找普遍性与必然性的内在规律,在于民族与社会文化精神的建构,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体感性存在的范围,展现出对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关注,蕴涵着巨大的理性精神,表现出人本的大觉醒,人文的大觉念,人性的大觉悟。
    ——善文以德,公道的人生价值。王充闾先生是一位领导干部,他并不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仅局限在政治方面,用心经营权势。而是发挥自己的文学爱好的特长,力求在文学创作中,为社会奉献美好的文化作品,使人们在得到美的感受中,得到教益。他是两栖文人,事业伴随文学一路走来。他的事业是成功的,但文学的成功高于他事业的成功。他以文学为主要武器,来推进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他说“文学是国民前进的灯火,担负着改造国民性的神圣使命。就其总体而言,永远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写照与思考。”王充闾自己也曾说过:“对我而言,读书、创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兴趣、爱好,而是压倒一切的‘本根’,是我的内在追求、精神归宿,是生活的意义所在,是我的存在方式。”“文学也是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追寻史。对于历史的反思,永远是走向未来的人们的自觉追求。”
    他的作品不是小知识分子的自我表现,也不是出于自己的好恶而舞文弄墨。《文学创新与深度追求》新文学创作与尝试追求。在新文学中,对当前文坛一种虚浮,浅表,注重时髦的华饰,功利的炒作五项原则了的对照,也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珍贵。
    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公明正义道德精神,惩恶扬善,歌明刺暗,他的《碗花糕》以其实朴素真挚的感情,表现了一位勤劳聪明善良农村妇女,对已经改嫁的嫂子的真情讴歌。读了令人不仅对嫂子,也对先生的善良感恩的内心世界肃然起敬。现在西方国家都在针对社会道德问题进行感恩教育。我们的学校也在开展教育。相信,这篇文章应该是与鲁迅《一件小事》相比毫不逊色的好教材。
    ——美文以活,瑰美的艺术表现。他的散文,优雅澹定,大气从容,意蕴深远,有着诗性之美和文化之魅。活,表现美的取材,写作对象具有生机与活力,使美跃然纸上,震撼心灵。他的观察自然,有一种大的活,是生机勃发的博大;揭示某些事物时,又有些具体的活,是鞭辟入里的深邃。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
    选题灵活,充闾热爱眼前的生活,也游历名山大川,表现现实的有血有肉的生活。“会心处不必在远”。世俗的眼光总是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先生以大自然,大社会和大历史对对象,也以自己亲身亲历为题材,表现生活的大美。他的文学足迹是因蜜而花。有花即采。为生命和生活注入活力。他的作品有《家住陵西》、《一“网”情深》、《收拾雄心归淡泊》、《节假光阴诗卷里》等一系列生活随笔,也有大量的名胜风光和名人文物。《千载心香域外烧》和《一夜芳邻》是在越南和欧洲考察采风时的经典之作。《鸿爪春泥》和散文集《春宽梦窄》《捕蟹者说》和《换个角度看问题》分别被选入全国成人高等院校教材和高级中学语文教材,《读三峡》也是一篇进入教科书的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使人们一起同作者领略历史长卷,风光长卷,艺术长卷。
    请看他的《火把节之歌》把民族传统节日和彝族群众火热的生活情趣艺术地表现出来,表现: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与此相应合,人们的情绪也在燃烧,激扬、纵放,沉浸在极度的兴奋之中。面对着星河火海,我也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高声朗诵起郭沫若的《凤凰涅盘》中的诗句:“我们生动,我们自由,我们雄浑,我们悠久。一切的一,悠久。一的一切,悠久……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使读者和作者一样融入了火的生活之是,燃烧了自己,燃烧了一切。
    就是历史题材,也是古为今用,史为时用,理为人用,将历史的场景和时空生命化,生活化。写李白,杜甫等一系列人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写纳兰性德的情,写到情的百味,写纳兰的饮水词的哭推演到“艺术原本是苦闷的象征。《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有言: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
    他说,在写《张学良:人格图谱》那篇时,“就写他在夏威夷的三个傍晚,用以概括他的百年经历。“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饮”。一百零一岁的人生历程,如何在万八千字里展现出来,这里就有个剪裁、取舍、整合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就是选取意象,发掘诗性,抓闪光点,用四两拨千斤”。
    诗化的语言和诗语的活化,是先生文章的优美隽永的一个特色,他的文章肯有诗的灵性,诗的底蕴和诗的风骨。他说诗性的发掘,确是散文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有了诗性的发掘,有诗情、诗意、诗性,而后才有结构,才有语言,想象力也得凭借着意韵才能生发。
    在散文创作中,他经常以诗入文,提升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和生活活力。“一篙如画苇间行,双鹤翔空别有情。醉眼浑疑天在水,白云苍葭共波清。”这是他在以扎龙湿地为描写对象《一篙如画苇间行 》文章中开头就在引用口占的即景诗。
    三、文学主将
    王充闾先生是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不只是作家的成功,而是代表了一个时期文学发展的先进方向。是领军式的人物 是当代文坛的主将。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曲折的疾呼上前进着。现代文学(新文学和白话文)在探索中,变革中,发展中。既有成功的建树,又有失误的教训。五四时期新文化是在以西方现代思想和文学经验为思想与艺术资源,对古代汉语文学革命性变革是产生的,但是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割断了民族文化的血脉,后来在经过鲁迅等人的积极奋战,文化改革找到了比较正确的道路,现代文学焕发了发展的生机。但是也只是是了前进阶段性的成果,总的趋势还是“在路上”,在发展的进行时的过程间。新中国成立后,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大量好的作品。后来文化大革命,再一次出现了形式主义。标语口号式的文学或者泛众化的文风,使得文学缺乏艺术魅力。改革开放以来,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又走向另一个形式主义,出现了全面西化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直至现在,在提倡思想解放,文风解放的同时,也出现了表现自我,宣传个性、挑战社会,割断历史的流弊。伤痕文学、碎片文学、下半身文学、时髦文学、泡沫文学、快餐文学,率尔操觚。竞相登场。在此过程中,文学又一次出现迷惘。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下,出自对新文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闾先生积极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实践,引领导新时期的文学发展。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走来,承接五四以来文学变革与发展,不仅在散文、诗歌等领域,用自己的思想的先进性,价格的感召力和作品的审美感,淡写流年,淡定人生,勇对激流,平对毁誉,有胆有识,无私无畏。对传统文化,他积极继承,对古典文学的精华积极吸纳,甚至运用旧的体裁,表现新的生活和新的思想。鲁迅先生就曾明确地指出:“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王充闾是二条道路的高度统一,古用今用,洋为中用。做到良规遗产新机的有机统一。
    他积极倡导和创立创办金牛山诗社和营口市诗词学会,创办诗词会刊。一直是名誉会长。现在是中华诗词学会的顾问。
    他身体力行,他用学习作为知识重要来源和创作和重要基础。他的诗精辟地表达了他的治学为文情况。“埋首书丛怯迎送,未须奔走竞浮名”,“书城弗下心如沸,鏖战频年未解兵”。他认真学习研究传统的古典文学技术和艺术,用体裁的诗词歌赋写作了很多名篇佳作。同时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更注意运用五四以来白话文成功的经验,注重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人民性。他说:鲁迅的《铸剑》,写得绝好。这种能力我们是学不到的。要有古文修养,熟悉和精通古代诗文,还要能借鉴“五四”之后的现代化语言。由此可以看到,他是多么谦虚严谨,目标定得是何等地高。
    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学生时在营口市日报上看到先生写的大豆赋,剪裁下来,介绍给同学,同学也到处找那张报纸。
    王充闾先生一位省部级干部,现在文学为主要生活方式,为中华文化竭诚奉献,用一种孺子牛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懈追求,不辍写作。应该说在基本生活和创作的物质条件是很优越的。但是,他在创作中,并不以政治资源作文章和作品的宣传推介。他的身体一度有病,他以积极生活,乐学乐文,以健康的性情和浩然正气来从事文学创作,并不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也不是养尊处优,不思进取。相反在退休之后,更加奋发,自学创作优秀的精神产品。
    在很大的工作面,他用散文等一些现代文学体裁,赋予了民族的,大众的,时代的特色。他的作品,做到了民族文化的根性,先进文化的时性,精神文化的美性相统一。成为现代文学发展的先锋、主将和主帅。他关注文学的走势,把握时代的脉搏,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时代文学的精品和具有方向性、先进性和典型性的新作品。他不仅在省作协、国家作协中积极发挥作用,而且受聘多所学校任客座教授和高级学位导师,其中有南开等我国著名的高校。行风化雨,播火点金。对青年作者更是热心帮助,悉心关照,精心指导,有如鲁迅对待萧军萧红那样,名将爱兵,大学尚友,高师善徒。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创作理念,意境开辟,写作经验的行文技艺传授给学者,以平等诚信的心态对待他人,无哗众取宠之心,无盛气凌人之风,无傲慢霸道之弊,无党同伐异之派。营造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八仙过海,百花齐放的文坛新风。

水调歌头  新文豪
    文苑扬新帜,巨擘出辽东。学富才高睿哲,大美若诗同。屈子相如子建,泰戈尔基鲁迅,列比有斯公。不识庐山峻,身在此山中。    读三峡,寻初杰,写悲龙。凭吊西洋姐妹,更有乡土风。脚下泥丸滚动,侧畔沉舟难及,闾巷惠风充。文学开山路,北斗耀星空。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研究中心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